导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1节 现代文学的 第一个十年
第2节 现代文学的 第二个十年
第3节 现代文学的 第三个十年
第1章 鲁迅与《呐喊》、《彷徨》
第1节 鲁迅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标志
第3节 鲁迅小说的成就和影响
第2章 郭沫若与《女神》
第1节 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女神》: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第3节 郭沫若诗歌的意义和贡献
第3章 郁达夫与《沉沦》
第1节 郁达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第2节 《沉沦》:五四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第3节 郁达夫小说的成就和影响
第4章 朱自清与《背影》
第1节 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背影》:现代美文的典范
第3节 朱自清散文的成就和影响
第5章 徐志摩与《志摩的诗》
第1节 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第2节 《志摩的诗》:潇洒空灵的追求者之歌
第3节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6章 闻一多与《死水》
第1节 闻一多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死水》:血泪的呼喊和泣诉
第3节 闻一多诗歌的成就和影响
第7章 张恨水与《啼笑因缘》
第1节 张恨水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啼笑因缘》:别树一帜的通俗小说
第3节 张恨水小说的成就和贡献
第8章 丁玲与《在黑暗中》
第1节 丁玲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第2节 《在黑暗中》:五四“新女性”的现实困境与精神危机
第3节 丁玲小说的发展与变化
第9章 茅盾与《子夜》
第1节 茅盾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杰出代表
第3节 茅盾小说的特点和成就
第10章 巴金与《家》、《寒夜》
第1节 巴金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家》与《寒夜》:巴金小说的两个高峰
第3节 巴金小说的成就和贡献
第11章 曹禺与《雷雨》、《日出》
第1节 曹禺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第2节 《雷雨》是一首诗,《日出》也是一首诗
第3节 曹禺话剧的成就和影响
第12章 老舍与《骆驼祥子》
第1节 老舍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骆驼祥子》:小人物的命运悲剧
第3节 老舍创作前期的小说和主题
第13章 沈从文与《边城》
第1节 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边城》:千古不磨的珠玉
第3节 沈从文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第14章 戴望舒与《望舒草》
第1节 戴望舒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望舒草》:寻梦者的诗意记录
第3节 戴望舒诗歌的发展和变化
第15章 穆时英与《公墓》
第1节 穆时英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公墓》:“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第3节 新感觉派的兴衰及其评说
第16章 萧红与《生死场》
第1节 萧红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生死场》:女性生存的苦难境遇
第3节 萧红作品的地位和影响
第17章 李劫人与《死水微澜》
第1节 李劫人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死水微澜》:历史的风俗画
第3节 李劫人小说的成就和影响
第18章 艾青与《北方》
第1节 艾青的生平及其创作
第2节 《北方》:面对土地的忧郁
第3节 艾青诗歌的成就和影响
第19章 冯至与《十四行集》
第1节 冯至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十四行集》:与生命发生深切关联的情感
第3节 冯至诗歌的成就和影响
第20章 赵树理与《小二黑结婚》
第1节 赵树理的创作道路和文学贡献
第2节 《小二黑结婚》:依托民间文学传统的大胆创新
第3节 赵树理新评书体小说的特点
第21章 张爱玲与《传奇》
第1节 张爱玲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传奇》:旧时代的文化末世图
第3节 张爱玲小说的特点和成就
第22章 穆旦与《穆旦诗集(1939—1945)》
第1节 穆旦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穆旦诗集(1939—1945)》痛苦的智慧
第3节 现代的穆旦与民族的穆旦
第23章 钱锤书与《围城》
第1节 钱锤书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围城》:洞悉人生的文学经典
第3节 《围城》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第24章 梁实秋与《雅舍小品》
第1节 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雅舍小品》:学者情趣世界的构筑
第3节 梁实秋散文的成就和影响
第25章 孙犁与《白洋淀纪事》
第1节 孙犁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第2节 《白洋淀纪事》:战争岁月中“美的极致”的赞歌
第3节 孙犁小说的成就和影响
附录 本书作者简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