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智人阶段的开始于十几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的先民,此后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至步入当今的信息社会,但是现阶段(指晚期智人阶段,全文下同)人类的思维感知能力及人性是共通恒定的。世界各民族无论是人相生理特征、语言,还是文化习俗、宗教思想之间差别都非常大,更进一步,在世界不同地区这种民族差别的大小,也即民族分化程度是不同的。亚非欧大陆西侧的民族由南到北在人相生理特征和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东亚的民族总体上分化程度要小得多,根据民族分化程度可将世界上的民族分为分化大的、分化小的和未分化的三类。通过穷举可以看出,通过人相生理特征和语言差别判断的各民族的分化程度大小是和社会文化、宗教思想、社会发展程度、社会制度是有联系的。分化程度小的民族,一般容易实现现阶段社会的高文明,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一般较高,而分化程度大的民族,社会发展容易处于比较低的形式,尤其是分化的南支。可以得出结论,民族分化程度和其文化上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可以从幼态持续的意义得到启发。 非洲和西亚等地区分化大的民族,其民族差别发展得很充分成熟,已经深深地融入现阶段社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格局中,所以这些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很强的现阶段,即晚期智人阶段社会的格局意识,反映现阶段格局的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源于这些民族。分化程度大造成这些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难以发展到现阶段较高的程度。 以英美为代表的分化小民族接受了基督教新教,新教体现了现阶段共通人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这个基础上容易形成共识,找到最符合这个共通人性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从而改良进步,并保证社会在这个框架下稳定持续的前进,因而基督教新教信仰有利于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社会的最高形式。同时分化小的民族受现阶段格局的限制较小,文化上对创造比较宽容,当今世界建成现代社会的就是这类民族。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属于未分化的民族,相比西方民族,幼态持续的特点最明显,在现阶段世界各民族中现阶段特性是最弱的,未分化带来的中华文化传统对现代社会探讨人与人间关系,人和自然间关系仍很有借鉴的价值。虽然中华民族整体上具有未分化的特点,但是其中的每个族群在现阶段生活中不可能不存在分化的趋势,越往南或越往北这种分化的趋势往往就越显著,发展越充分,中华民族各族群未分化的特点和分化的趋势是共存的。由于分化趋势在融入现阶段格局创造文明进步具有优势,所以现阶段中华文明的进步和族群的分化趋势是分不开的。所以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一直是现阶段格局性弱的民族特性和文明发展的现阶段格局这两个方面互相竞争又互相交融的。在这两个方面的平衡下,既在现阶段格局中生产生活提高了文明程度,又不失去民族分化小带来的现阶段格局性弱的民族文化特点,这便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