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20世纪20年代,我还在读小学,学校有朝会之规矩,每日清晨必聚在一起,诵读这《大同歌》,大同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一个理想,当时?师长父母言及,懵懂之年,不知其意,但是这大同与这《大同歌》却是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中了。孙中山先生常常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政治抱负的一个志向,最初的三民主义之核心,也即是以进大同,后来学识渐进,才有所明了。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把21世纪20年代实现小康社会作为中期可预期目标的愿景。我隐约感到,这小康与大同之间存有某种内在之联系,但欲讲出个所以然,反倒有失语之感,遂琢磨起来。小康之意何谓,这小康与大同如何之神似形异,事隔半个世纪,中国之走向、民族之前?的问题,便随之展开呈现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