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社会各界人物中国最后一个大儒:记父亲梁漱溟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记父亲梁漱溟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记父亲梁漱溟

定 价:¥48.00

作 者: 梁培恕 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人文/社会学家

ISBN: 9787539942568 出版时间: 2011-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字数:  

内容简介

  梁漱溟(1893-1988),现代中国的伟大儒家,他的人格与思想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的历史影响注定悠远绵长。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在梁漱溟身上看见了甘地。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梁漱溟开创了现代新儒家学派。他在反传统的浪潮中挺身而出,表示中国文化经过调整还能继续存在并复兴,他相信中国本身拥有走向现代化的力量。是梁漱溟,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更足以与鲁迅构成表面对立、其实互补的两极。他们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批判者,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发扬者。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大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本书是梁漱溟之子梁培恕追述其父的文录。在作者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梁漱溟先生其披沥此心艰难跋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等诸多方面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作者简介

  梁培恕,梁漱溟之子。1933年随父母到山东邹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邹平到四川。1944年秋从勉仁中学去广西桂林,入中山中学读书。日本投降后,从广西回到重庆。1946年夏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校长是徐悲鸿。当时,梁漱溟先生积极参与民盟活动,是国民党特务注意的对象。培恕在艺专学习时,隐瞒了父亲的真实姓名,把堂姐梁培昭作为家长填在表上。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人还是知道了他是梁漱溟的儿子。在内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艺专的学生也同北京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样,反内战,要和平,举行游行示威。当时艺专参加的有200多人。1947年放暑假时,学校当局开除了包括梁培恕在内的闹学潮的10名同学。青年时期的梁培恕对政治的兴趣很大,一心想学新闻,被学校开除后,一九四八年前往解放区参加革命。1948年秋,20岁的梁培恕经陈道宗介绍,到冀东解放区参加了革命。陈道宗是梁漱溟先生的学生陈亚三之子,陈亚三曾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训练部主任,是山东乡建运动的核心人物,同梁先生关系密切。陈道宗在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时就进行党的地下活动,后来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梁培恕参加革命后,先在唐山市军管会干训班工作,1949年5月,经陈道宗介绍到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担任编辑。1951年3月调人民日报社国际部,1961年调黑龙江安达日报社,做农村采访工作。1964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文革”时下放干校待分配,靠边站达10年之久。1976年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研究所。1984年调美国研究所,曾任该所副编审。离休后从事先父梁漱溟文稿的编辑、出版和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
写父亲先写祖父
他是怎样一个父亲
他的学问是怎么来的
从“行”的方面看他的性格
“北京大学培养了我”
一本逼出来的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试说“大端已立”
“粗浅了也就是错误”
这本书立即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有哪些朋友
首度奔赴理想
烦闷时期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再度奔赴理想(一)——乡村建设运动
再度奔赴理想(二)——乡建运动的特点
再度奔赴理想(三)
八年努力无功录(之一)
八年努力无功录(之二)
八年努力无功录(之三)
改天换地之前
“中华民族一新生命的开端”
下篇
“我要建议的是什么”
“国事已上轨道我无所用其力”
担任“反面教员”的经历
他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上)
他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
他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下)
耕耘与收获的年代(一)——善用生命的人
耕耘与收获的年代(二)——《卒得偿夙愿于暮年》
晚 年
结束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