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套装上下册)》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远祖原是汉人,居于辽阳,明末被编入满洲正白旗,身份是“包衣”(满语音译,即家奴)。清兵入关后,曹家随军迁入北京。高祖曹振彦立有军功,官至知府、盐运史。曾祖母孙氏曾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康熙即位后,曾祖曹玺即成为江宁织造监督,充当皇帝在江南的耳目。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成年后先后任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巡,曹寅就接驾四次。曹寅是诗人、学者、藏书家,这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对曹雪芹的成长有过文化上的熏陶。曹寅死后,其子曹颐继任江宁织造。曹颙病故后,康熙选定曹寅之侄曹頫过继给曹寅为子,承嗣袭职,继任江宁织造。曹頫即是曹雪芹之父。由于皇室内部的矛盾斗争,在雍正五年(1727),曹叛以“行为不端”和“织造款项亏空”等罪名被革职抄家。曹雪芹少年时代在南京度过一段富贵豪华的贵族生活,十二三岁时随家迁回北京,家境困顿。晚年移居京郊香山附近,以卖画度日,举家食粥,生活艰难。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红楼梦》的创作。由于贫病交加,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的除夕,离开人世,只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本名《石头记》。《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作。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祖籍今辽宁铁岭市,属汉军镶黄旗,官至翰林院侍读。续作的后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为一部首尾齐全的“完璧”,它与原著设计的基本情节相符,使书中的核心人物和中心故事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归宿。不足之处是安排了“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用贾政“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的自然景色,代替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深刻寓意,违背了原著的预判,削弱了作品的思想力度。《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它展示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