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
02卢梭:一种心灵的哲学
03托勒密《地理学》研究
04哲学·科学·常识…
05论尼采崇拜:一个批判
06让-雅克·卢梭与亚当…
07宇宙的尽头是哲学 32节哲…
08现象、实体与识《成唯识论…
09悲剧时代的艺术与哲学:1…
10伽达默尔著作集(第3卷)…
孟广林
在西方艺术史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文艺复兴风格”为标志而载入史册。这…
可购
(英国)司各脱 著;王路、王彤 译
13世纪方济各修会经院大帅司备脱为苏格兰人,著作丰硕,曾在牛津、剑桥、巴黎…
赵敦华 编
《外国哲学》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
赵林 编
本书是2006年9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国际学…
张天勇
《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着眼于鲍德里亚后期…
(法)库尔延-德纳米 著,高毅,高煜 译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国的全部权力,书籍被投进了烈火。1943年,华沙犹太人…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何怀宏
这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是一部写给自己看的书,是自己与…
可读可购
(法)莱米·布拉格
《世界的智慧:西方思想中人类宇宙观的演化》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史,以一…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凯锋 译
克里希那穆提于侣95年出生在印度,曾被认定为一位精力充沛、性格坚定的导师,…
李玉琪 著
《回到思想:从苏格拉底和孔子说起》全书分上下两篇。长期以来,在后人介绍苏…
尚杰
本书是《未名讲坛》之一的《尚杰讲狄德罗》分册,书中具体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德国)F.尼采 著;(英国)托马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
冯俊
上篇“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法国哲学”,出于历史的完整性和体系的完整…
涂纪亮
《美国哲学史(下)》涵盖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末三百多年美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
(德)叔本华 著;董建 译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
童世骏
《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涉及哈贝马斯关注的所有重要话题,是一…
(美)戴维森 著;牟博 译
就理论特点而论,戴维森哲学具有四个突出特点,即其基础性、原创性、整体性和…
陈一壮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述评》是法国当代提出“复杂性范式”的著名哲学…
(法国)伏尔泰 著;钱逊、刘锐 译
《哲学辞典》原为伏尔泰应《法兰西大百科全书》之约而撰写的辞条,后由作者单…
(西班牙)奥德嘉·贾塞特 著;陈昇、…
本书是西班牙大哲学家奥德嘉·贾塞特的讲演录,收录了奥氏讨论当今的哲学…
王成兵 编
杜威思想研究是目前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书作者均为当今杜威思想研究领域…
张崑将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
(法国)马特 著;吴雅凌 译
在过去的200年间,一共发生过五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
(德)迈尔
《隐匿的对话—施米特与斯特劳斯》辑录的八篇论文,如作者在&l…
张志平 著
《西方哲学十二讲》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西方哲学十二讲》并没有事无巨细…
(古罗马)马克·奥勒留
《沉思录(中英对照)》作者马可为古罗马帝王,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尽管…
陈银娥
西方现代经济学自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以来,经过了两百多年的…
汪天文
本书追求一种大众的生活哲学,在某些方面尝试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进行生活哲学…
张汝伦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第一章,狄尔泰;第二章,胡塞尔;第三章,马可斯&…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著;孙芳 译
在1955年奥哈山谷近八次空性流露的谈话中,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针对的…
周国平
《尼采与形而上学》是周国平当年的博士论文,是他花费巨大心血做了系统研究的…
赵立坤
本书在吸取学界关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研究的诸多成果基础上,对卢梭思想进行了综…
(英)迈尔森
《密尔与论自由(中英双语版)》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益,个…
方珏
特里·伊格尔顿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也是颇受争议的学术…
(法)让-弗朗索瓦·马特
“在四月的某个夜晚,济慈发现那个晚上昙花一现的夜莺与所有晚上出现的那只本…
(法国)(Jacques Derrida)雅克·德…
本书是由德里达应安娜杜弗勒芒特尔(Anne Dufourmantelle)邀请所做的关于好…
(英国)(James D.Marshall)詹姆斯·…
《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作者詹姆斯·屿歇尔撰写此书的目的…
(法)吉尔·德勒兹
本书是对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一种全新解读。作者一反传统的现象…
刘小枫 选编,孙周兴 等译
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
(德)尼采 著,杨恒达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