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起,全国的美术馆都陆续实行“免费开放”,这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举措,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意义。在中国,“美术馆文化”起步较晚,社会对美术馆的认识和意识普遍薄弱,美术馆自身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和规范化的运作管理等,因而,就更谈不上作为“文化”的美术馆,它如何实现文化的“公共性”,美术馆的公共性并不仅仅是免费或多些观众,而更重要的是美术馆所呈现的文化的性质,包括知识的开放性、公众的参与性、情感的共构性、思想的多元性等,而更进一步涉及的是社会的民主意识、知识建构等。其实,美术馆“公共性”的实质应该是关于公民社会的文化权益问题,也就是说,公众不仅仅是可以免费地走进美术馆,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公众走进美术馆之后对美术馆文化的诉求和表达。而从美术馆的职责及功能来讲,与公众交流对话、为公众服务的主要工作是落实在其“知识生产”的职能上,它以提供具有文化品质和高度的知识思想、精神性、视觉内涵、空间环境等为目标。因此,在逐渐走向公民社会的历史阶段,如何重视美术馆的“知识性”的建构,如何提升与完善美术馆的作用和功能,是迫切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期以“美术馆的公共性与知识性”为题抛出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