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陌生抑或熟悉:我的印度电影观?或者作为介质的西方
导言
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
上部 国家和集市
政治与意识形态:巴扎现实主义的根基(1982)
印度流行电影:贫民窟视角下的政治(1998)
第一个十年的文化创造性:以萨蒂亚吉特·雷伊为例(1993)
裂解时刻(1998)
发展的美学(1998)
转变的准则,解体的身份:作为流行文化的1950年代印地社会电影(2000)
一种印度电影理论(2009)
下部 虚拟未来
印度电影的宝莱坞化:全球舞台上的文化国族主义(2003)
受制于科技:网络色情、网络恐怖主义和印度国家(2007)
摩擦、冲突和怪诞:孟买电影中的反乌托邦片断(2010)
换场(2010)
歌声如诉(2010)
电影里的城市与城市里的电影院:南市商城和慰藉酒铺(2010)
点出主语“我”:印度纪录片实践中“无自我”的政治(2011)
作者简介
文章出处
部分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