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二元制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但城乡一体化的脚步从未停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民工提供的劳务是不定期和间歇的,而社会身份制度改革采用激进式的时机还未到来,农民工在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频繁流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其养老金权益容易断裂而减损,人力资本不易持续积累。 从1998—2009年,国家出台的城镇职工和新型农民养老金政策对农民工越来越开放和优惠,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根据农民工形成的原因、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收入和消费特点,构建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配比模型,对农民工的养老金最优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缴费率与替代率的紧密性、相对人力资本价值和平滑消费水平、财务生命周期和无忧生存年龄曲线以及敏感性指标四个方面考察农民工的养老金水平。 经过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转移暂行办法》后,制度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权益携带性都大大增强了,把农民工纳入其中可以对其形成稳定的养老预期,有利于实现农民工身份转变;有利于农民工通过教育投入、培训投入、技能投入增加劳动收入,从而提升城市生活能力;有利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升值,并且农民工在城市养老可形成强.大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经过对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养老保障的目的,其养老金和一生的平滑消费水平比从未离开过农村的居民有所提高,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同时,分析也发现,农民工要真正实现社会身份转变、在城市退休养老还需要依赖国家制定更加灵活的缴费和领取方式,出台户籍、住房、教育、税收、消费补贴等配套政策,加大文化提升与身份认同培训与宣传等。政府必须面对庞大的政策执行成本的挑战。因此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易变性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