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担保是建筑工程领域控制风险、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工程风险是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客观不确定性事件或因素的集合。建筑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国际上把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看做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视为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水平仍十分落后,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没有进行评估和控制,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风险引起的大量损失。 工程担保制度起源于美国公共投资建设领域,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风险控制的一种责任机制,工程担保充分利用信用手段,加强建设市场主体及保证人之间的责任关系,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地进行。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信用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工程风险管理,维护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建设部自1999年以来,启动了我国建筑工程担保制度的试点工作,曾先后发布了《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建市[2004]137号文)和《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担保事业的发展。 本书共分为工程担保概述、工程担保模式、运行机制、风险控制、市场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六个部分,同时收录了有关工程担保的重要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