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称《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及其后学撰写而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所有的题目应该都是晋代的注家郭象加上的。全书外篇和杂篇较为杂乱,应该是庄子后学之作。全书以内篇为核心,《逍遥游》《齐物论》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而且思想连贯,文风一致,应该是庄周本人的作品。《庄子》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被后世并称“老庄”,指称道家。《庄子》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对我国的语言、文学、宗教、哲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的哲学思想汪洋浩瀚。他在哲学上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做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