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魏時期的文獻記载了社會大變動時期中國的歷史文化。束漠以降,政權更迭,戰亂四起,古代典籍喪失頗多,戰火之餘的文獻也多已殘缺不全。但是,傳統文化畢竟有頑強的生命力,漢儒取得的學術碩果並未因社會的動亂而終止不傳。南北朝時代的漢族統治者,雖然由於政治上立足不穩,不遑稽古右文之事,但對校雠事業並未摒棄,曾不同程度地倡導和組織典籍的整理。至於幾個有影響的少數民族政權如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也都采取漢化政策,崇尚儒學,對古文獻的搜集整理也比較重視。 當時學者如劉向劉歆父子、揚雄、班固、鄭玄、苟勖、皇甫謐等人的努力,使後代既能上承前代之餘緒,延續不斷,又能有所開創。諸如古籍分類、專科目錄、公私類書、詩文總集、注釋經典、抄傳經書等學術活動均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使漢魏時期在古文獻學史上成為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的過渡階段。 《漢魏叢書》不僅是當時文獻的集合,更成為我們研究漢魏以前歷史和文獻的重要途徑,從而為史學和文獻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文獻資料。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漢魏時期的典籍已經散佚,流傳下來的也多有錯訛。前人已經對漠魏時期的典籍進行過搜集、整理和研究。目前存世有三種《漠魏叢書》,即明程榮輯《漢魏叢書》、何允中輯《廣漠魏叢書》、清王謨輯《增訂漢魏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