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一、现代人性概念辨析
二、性、人性与人性论
三、研究现状与本书的思路、方法
四、本书使用的资料说明
上篇
第一章 西汉初年的人性论
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儒家人性论
一、陆贾的人性论
二、贾谊的人性论
三、韩婴的“人性善”说
第二节 《淮南子》的人性论
一、《淮南子》的人性自然说
二、《淮南子》论人性的改善
三、《淮南子》人性论分析
第二章 西汉中期人性论的发展
第一节 董仲舒的性未善说
一、董仲舒论天与人性的关系
二、董仲舒的性未善说
三、董仲舒论人性的改善
第二节 《盐铁论》的人性论
一、贤良文学论人性
二、御史大夫论人性
三、《盐铁论》反映的人性论与治国方略
第三章 西汉后期人性论的演变
第一节 儒家人性论的分化
一、刘向的性情相应说
二、扬雄的人性论
第二节 《老子指归》的人性论
一、《老子指归》论人性的来源
二、《老子指归》的人性有粗精论
三、《老子指归》人性论的矛盾之处
第四章 东汉前期人性论的继续发展与分化
第一节 《白虎通》的人性论
一、《白虎通》的人性论
二、《白虎通》对董仲舒人性论的发展
第二节 王充的人性有善有恶论
一、王充的人性有善有恶论
二、王充的性命论
三、王充论人性的改善
四、王充人性论分析
第五章 东汉后期人性论的转变
第一节 儒家的人性论及其动向
一、王符的人性论
二、赵岐的性善说
三、郑玄的人性论
四、荀悦的性情相应说
第二节 《老子河上公注》的人性论
一、《老子河上公注》论道气与人性
二、《老子河上公注》对情欲的态度
三、《老子河上公注》论人性的改善
第三节 早期道教的人性论
一、《太平经》的人性论
二、《老子想尔注》的人性论
下篇
第六章 汉代人性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汉代社会形势与思想界的变动
一、西汉初年的社会形势与思想界状态
二、西汉中期到东汉前期政治经济与思想界的变动
三、东汉后期的政治形势与思想界状态
第二节 汉代儒家人性论的发展演变
一、西汉初年的儒家人性论
二、西汉中期到东汉前期的儒家人性论
三、东汉后期的儒家人性论
第三节 汉代道家道教人性论的发展演变
一、汉代道家人性论的发展演变
二、早期道教的人性论
第七章 汉代人性论的时代特色
第一节 人性来源的宇宙论探讨
一、汉代思想家对人性来源的探讨
二、汉代思想家探讨人性来源时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性善情恶的价值判断
一、性情关系上的相应说与本末说
二、汉代思想家论性善情恶
三、汉代性情观评析
第三节 人性论与政权性格之间的互动
一、政权性格与人性善恶的关系
二、人性论对政权性格的限定
三、对汉代人性论与政权性格互动的反思
第四节 性三品说的流行
一、汉代思想家的性三品说
二、性三品说出现的原因
三、性三品说评析
第八章 汉代人性论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汉代人性论对先秦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先秦人性论的基本情况
二、汉代人性论对先秦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汉代人性论的传播与演变
一、汉代之后人性论的发展
二、汉代人性论的传播与演变
第九章 汉代人性论的现实影响
第一节 东汉后期士人品格的分化
一、汉代礼的功能从稳定秩序到节制性情
二、东汉后期士人的偱礼抑情与任情废礼
第二节 德主刑辅治国理念的确立
一、汉代思想家论人性与刑德
二、汉代德主刑辅治国理念的确立
第三节 社会风俗的政治化
一、汉代思想家论社会风俗与人性
二、汉代社会风俗的政治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