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年),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阳人(今河南孟州市),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著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期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韩愈自幼而孤,刻苦学儒,七岁言出成文,稍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二十四岁(792年)登进士第,随独孤及、梁肃学习古文,投文于公卿间,颇得赏识,从而知名。二十八岁(796年)始入仕途。此后十年问,升降不定。曾四为博士,心中不满,作《进学解》以自喻。三十九岁(807年)因随裴度平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为刑部尚书。四十一岁(819年)时,当宪宗迎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的释迦佛指骨一节入大内时,韩愈奏疏日:“自佛法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