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中国近代上海滩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字镛,号月笙。他生于乡野,家庭寒微,童年便父母双亡,虽有继母与外婆抚养,但生活境况几近孤儿。杜月笙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因无人管教,便于工作之余在上海结识了一些街上的混混、流氓和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沾染赌嫖之习。况且当时的上海滩人事繁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加上他童年读书甚少,为生存计,便成了这个染缸中的一员。 虽然往事如烟,但知道杜月笙者仍大有其人。而知其人者,皆自书本中获知,且多为小说家言。而言杜月笙者,又皆以丑化其人为能事,道其非嫖即赌,与人勾心斗角,唯利是图。但就实际而言,杜月笙有嫖赌之习是实,然绝非他一生都如此作态。倘若如此,杜月笙缘何能结交那么多的军政高官、社会名流,以及工商界的众多风云人物?同时也让自己的声名闻达?很显然,杜月笙其人,也并非我们今天所臆想出来的那类人物。究其根源,其皆为世俗眼光所累,如同“一朝是贼,终生是贼”,“一朝为匪,终生是匪”,所谓的“成王败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杜月笙大传》取材于史实资料,以不褒不贬的立场择其要者概述之,自杜月笙出生始,到其逝于香港止。虽没能面面俱到写出他的千百事、万千事,但读者从中自会“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对杜月笙这位中国近代上海滩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当然,杜月笙青少年时期之行为,不足之处颇多,今日我们应引以为戒。但杜月笙中年后之做法,却有可圈可点之处。至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募款捐给在东北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及其所率领的抗日队伍,后又两次参与上海的“淞沪会战”。及至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又多方资助新四军医疗器械及所需药品。一个人此前也许做过很多错事、恶事,但当民族危难之时,他能投身其中,尽自己的一份义务,虽功绩不卓,但也应该受到我们应有的尊重。关于杜月笙,现今他的种种所为皆已成为往事的影像。如果读者能从这部书中,体会到某种有益于自己心灵的感悟与体察,从而当成前车之鉴,或者后事之师,那么本书也就拥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和一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