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期晚期,可以肯定的是,新石器晚期文化已为铜镜的发展准备了种种前提条件。除冶铸技术方面的条件外,铜镜的美术因素也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找出前身。例如这两面齐家文化铜镜的形制都是圆形,背面置钮(其中一面残),这与西亚和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使用的柄镜不同,由此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铜镜体系,并影响了近四千年的铜镜发展史。铜镜纹饰也是如此,青海贵南县尕马台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铜镜,镜背有纹饰,奠定了中国铜镜以图案反映思想文化轨迹的特点。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5号墓出土了4面铜镜,两面为叶脉纹,两面为弦纹辐射纹。至此,商代存在铜镜的事实,基本上得到了确定。西周时期至春秋时期的铜镜,目前累计约出土有20面。另外,在黄河中下游及渭水流域以外的地区,发现了相当于夏至春秋时期的铜镜70面。 依据以上这些发现,我们已可以阐明中国铜镜起源的脉络:中国铜镜最早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上述尕马台铜镜是已发现的中国最古铜镜,是一件罕见的远古艺术品。它的背纹是以三角纹折转成圆周,中心衬成七角星形,有高超的意匠。就铸造工艺而言,镜原有钮,制作也较复杂。当时铜镜工艺的造诣,于此可见。此后铜镜的制造中心开始转入中原地区,大体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铜镜随着实用技术的提高、实用性的增强,开始在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得以普遍流传。 早期铜镜的用途,目前也是学术界谈论的话题。与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玛雅人一样,古代中国人也用镜子来陪葬死者,以守住灵魂,驱逐邪恶。河南安阳殷墟5号墓发现的4面铜镜,一面出于椁室之内,另3面出土于距墓口深5.6米的墓室中偏南处,可以证明这一点。中国的圆形铜镜就是太阳的小型模仿品,制作光洁的镜面又能映射太阳,宗教信仰的需要最终刺激了铜镜的产生。 若以青海、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先后发现的铜镜为起点,中国铜镜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迈开了自身发展的步伐,直到清代未期,它走过了近四千年的历史过程。 目前除早期铜镜外,历代均有丰富的实物遗存于世,有地下考古发掘物,也有传世品。为了研究铜镜的嬗变,就需要对它们的制作年代和真伪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 科学考古发掘的铜镜,可用同墓葬的其他文物为佐证,并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鉴定。而传世品数量众多,类型繁杂,唐宋以后摹古仿制盛行,以至鱼目混珠,仿品充斥。这就要在现代科学的指导下,凭我们的“眼力”,从把握各朝铜镜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着手,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进行科学鉴别。 要辨其假,必须熟知其真。只有对各时期铜镜的方方面面详加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典型铜镜烂熟于心,经过反复推敲,切磋揣摩,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识别不同时代铜镜的真面目,对铜镜中的真伪、年代作出正确的判定。 铜镜的鉴定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必须经过刻苦的钻研、认真的实践。本书旨在对中国古代铜镜的时代风格、基本特点与发展规律,作比较全面的阐述,以期对铜镜爱好者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