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还有“适合性”特点,即对每个心理游戏,不是拿来主义,不加分析拿来套用,而要考虑它的适合性。对任何一个心理游戏,活动之前要审视:第一,是否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孩子是否喜爱,是否乐于参与。第二,是否内容科学,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是否与心理教育课内容吻合。心理游戏往往是心理教育课的辅助形式,其游戏内容与心理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要相融合。例如,某个心理游戏的内容是“人际交往训练”,不能用于“排除考试焦虑”的教学之中。 第四,是否适合对象。每个心理游戏都有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一定范围,有的适合高中生,有的适合小学生,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 第五,是否具有可行性。有的游戏对场地、器械、设备和天气等条件有特别要求,条件不具备,就没有可行性、操作性。 噢,原来“编”的总是对的,如果你对本书——《心理体验游戏》运用得好,那当然是“编”的功劳;如果你违反上述任何一点,那当然是你的原因,与“编”的没有任何关系。哈哈!这是《心理体验游戏》的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