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古时代?清时期
第一讲 清史编写之旨趣
1.中古和近代的分界
2.历史的主流
3.衰老还含有一定的生命力
4.资本主义只是停留在萌芽状态
5.科学和艺术是受到相当重视的
6.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7.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第二讲 清时期史学领域的变化
1.清时期的史学特点
2.清初的史学和经世致用
3.清代学术和乾嘉考据
第三讲 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和乾嘉考据史学
1.明清时期历史文献学的发展
2.钱大昕、崔述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史学
第四讲 章学诚著《文史通义》
1.史学经世思想的发展
2.重视“别识心裁”
3.“史义”与“史德”
第五讲 龚自珍的史学
1.提出“尊史”说
2.纵论历史变迁
3.复兴经世之学
第六讲 清皇朝的强化统治
1.一统全国,加强治理
2.学术文化加强控制
3.文学领域的代表
4.学术领域,考据兴起
第七讲 英明君主康熙帝
1.天聪好学,少年励志
2.少年天子智除鳌拜,集权于已
3.铲除三藩,收并台湾
4.反击沙俄,力图和平
5.亲征出塞,维护大统
6.开创盛世,万民景仰
第八讲 一代天骄雍正帝
1.储位纷争,终继皇位
2.兴利除弊,实心实政
3.财政民政,整体改革
4.尊崇儒家,奴化行为
5.改土归流,建制边疆
第九讲 全盛初衰乾隆帝
1.乾隆初政,拨正反乱
2.百务俱兴,建设制度
3.控制西北,巩固统一
4.管辖西藏,安定政局
5.西南地区,结束争乱
6.访求遗书,编纂四库
7.挥霍浪费,败坏成风
第十讲 反清起义与清皇朝的衰落
1.朱一贵、王伦的起义
2.甘肃回民新派的奋起
3.林爽文的台湾天地会
4.贵州苗民首领石柳邓
5.白莲教徒的多方起义
6.曹顺组织先天教起义
7.乾隆皇朝晚期的衰落
第十一讲 从嘉庆帝到宣统帝
1.嘉庆帝将和坤一党一网打尽
2.道光帝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咸丰帝与英法俄《北京条约》
4.同治帝19岁崩于皇宫养心殿
5.光绪帝的不幸与“百日维新”
6.宣统帝即位四年后结束帝制
7.慈禧太后在清末的特殊身份
第十二讲 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宝岛台湾
1.隆武赐姓,海上起兵
2.立足、金厦,畅通贸易
3.和征无效,清廷失招
4.北伐金陵,进军台湾
5.收复台湾,英雄永垂
6.二百年间,开发台湾
第十三讲 少数民族的不同作为
1.蒙古族并入清后全面发展
2.西藏实行政教分开的政策
3.彝族奴隶制及其多彩活动
4.战斗而具高度智慧的回族
5.维吾尔的反抗与边疆建设
6.索伦部神奇地生活在山林
第十四讲 学校制度更为周密
1.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2.地方官学,规制严密
3.社会办校,作用重要
第十五讲 科举的恢复与最终废除
1.童试中者,名日秀才
2.乡试中者,名日举人
3.会试殿试,中者进士
4.八旗宗室,参者另定
5.科考制度,还有武科
6.科目之外,还有制科
第十六讲 礼俗之大样样观
1.岁时节日风俗之畅行
2.木兰秋称(围场猎杀)
第十七讲 地理学之双传
1.传统地理学进展
2.古代文献的考释
3.边疆与域外地理
4.水系的专门研究
5.方志学的大发展
6.旅行家及其游记
7.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十八讲 交通及其概况
1.交通与海运
2.河渠与道路
3.邮驿之发达
4.中外之交通
5.都会之重要
6.交通之工具
第十九讲 衰老与资本主义萌芽
1.垦田水稻烟草等影响
2.农产品的加工较发达
3.名品青花瓷和五彩瓷
4.造纸印刷业也有发展
5.大规模的制盐冶铁业
6.海船的制造特别突现
……
第二十讲 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