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精明地发展——用最少的环境代价来实现最有效的发展。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讲,就是如何精明地保护——用最节约、最集约的方式来保护生态过程和环境资产,从而为发展留下尽可能大的空间。水资源的短缺,地下水的超采,洪水灾害和城市内涝,生物栖息地丧失,文化遗产破坏,乡土景观消逝,游憩空间和网络(自行车及步行系统)的侵蚀等,看是孤立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梳理和整合,可以建立一个集约的战略性空间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来维护一个健全的土地生态系统,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并用这个格局定义城市的发展空间,这便是“反规划”的核心思想。《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北京案例》是俞孔坚及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一个“反规划”案例,系统探讨了区域尺度上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以及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发展预景。通过对北京市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分析,运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综合、叠加各单一过程的安全格局,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保障北京城市和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发展预景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战略。对不同预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满意生态安全格局”(中安全水平)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是同时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基础。作为一个研究案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北京案例》可为土地利用和国土规划、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