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所称之“古戏台”以神庙戏台为主,也包括了宗祠剧场和会馆剧场。关于剧场舞台与寺庙的关系,较早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刘念兹先生概括宋代戏曲文物的两个特点之一就是:这些舞台遗迹大都与寺庙关系密切。“公元十一世纪初叶,山西南部的乡村已有戏曲艺术活动的场所,表演戏曲的固定舞台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其后,在山西南部的平阳地区陆续兴建了许多舞台。随着这些舞台的建立,宋、金、元时期的戏曲艺术,在山西的乡村和城镇中普遍地流行起来。许多舞台的建立都与寺庙有关,有的舞台,本身就是寺庙建筑的一部分。宋代以来修建的规模比较大的寺庙,多在正殿之前建筑一座舞台,达到既能酬神又起着娱人的作用。宋、金时期的舞台,大都是修建在民间普遍流行的巫神的乡村小庙中,它与佛、道等宗教的寺观关系还不大。”“这些舞台遗址的文物,说明宋、金时期的戏曲与迎神赛社祈福辟禳的民间社火关系十分密切。”①由此也可以看出神庙戏台之于古戏台的主体地位,所以车文明认为:“神庙剧场是古代县以下(包括县城)广大农村唯一的公共类型,在大中城市的公共剧场中,神庙剧场也与瓦舍勾栏、茶园酒楼等商业性剧场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