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衰败落伍的清王朝
二、急于扩张的西方世界
三、中英贸易和闭关政策
四、罪恶的鸦片贸易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正义的禁烟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经过
三、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三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二、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酝酿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和各项政策措施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具体政策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引发
二、《天津条约》的签订
三、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四、沙俄对中国大片领土的侵占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 辛酉政变和湘淮军的崛起
一、辛酉政变
二、湘淮军的崛起
第五节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一、天京变乱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三、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
四、太平天国革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
二、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和部分士大夫的危机意识
三、洋务外交体制的出现
第二节 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展开
一、洋务派及其指导思想
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四、洋务派训练新式陆军和创建近代海军
五、洋务派兴办近代学校和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评价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
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四、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科学技术
第四章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危机
一、美、日侵略台湾与日本吞并琉球
二、俄国、英国对我国新疆的侵略
三、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
第二节 中法战争
一、法国侵略越南
二、中法战争的经过
三、不败而败的结局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二、清政府在海陆战场上的接连失败
三、《马关务约》及其影响
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五章 民族危机与戊戌变法
第一节 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二、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三、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
四、清政府的危机与改革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二、民间投资设厂的高潮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局限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三、维新运动的高涨
四、维新与反维新的争论
第四节 戊戌变法
一、百日维新
二、戊戌政变
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与兴起
一、反洋教斗争的高涨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及斗争
一、义和团在山东的发展
二、清政府的两难决策及袁世凯的镇压
三、义和团在直隶及京津地区的发展
四、义和团的组织和口号
第三节 八国联军侵华
一、公使团会议及列强对联合侵华的态度
二、清政府内部的斗争及宣战
三、义和团的斗争与失败
四、东南互保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七章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日俄战争
一、英日同盟
二、日俄矛盾
三、日俄战争
第二节 清末新政
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二、清政府的“反省”
三、新政主要措施
四、清末新政的影响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勃兴
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加强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孙中山和兴中会
四、反帝爱国运动
五、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六、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
第四节 清末立宪运动
一、预备立宪
二、立宪运动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革命前夕的群众斗争和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与湖北军政府
三、南京中央,临时政府
四、南北议和与袁世凯上台
五、“二次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一、20世纪初各种思潮的涌现
二、文化事业的繁荣
三、教育科技的发展
第八章 北洋军阀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护国运动
一、袁世凯对民主的破坏
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三、洪宪帝制
四、护国运动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一、约法之争与府院之争
二、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独裁
三、护法运动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一、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与分裂蒙古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
三、英国阴谋策划西藏“独立”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
一、“南陈北李”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内容
三、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四、中西文化问题论争
五、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