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教育系列:宋诗导读》打破“文”与“史”长期分家的格局,建立起以“文”为主而兼融“史”等多种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结构。此著既名为《宋诗导读》,当然应是以作品阅读为主的。因此,诸如帮助学生理解典故、疏通语义的恰当注释,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主旨与情感、意境与艺术的正确导读,便构成了全书的主体。福清凭着他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该著这些最基本的部分都是做得较准确、妥当而又得体的。然而,我认为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为学生进行作品导读时,十分注意将文学史的有关知识融合进去。这主要体现在:在注释的题注(常常是全诗的第一个注释)中,注意将该诗创作的特殊背景或动机较具体地加以交代;在导读中,注意将作品所涉及的相关文学史料,尤其是历代诗论对该作品的著名评点介绍给读者;而在作家介绍中,更注意根据作家的重要性,分别对其主要生平事迹及创作特色作或详或简的叙述。这样,每篇作品阅读的各个环节便都与文学史这个大视野紧密结合,使学生对单篇作品的阅读理解由点而上升至面;对每个作家多篇作品的前后连贯之阅读理解,便构成对此一作家作全面立体理解与认识之完整系列;而对全书多个作家的连贯阅读理解,则必然构成对整个北宋诗歌从文与史结合上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作整体的把握。全书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方面,可谓用心良苦而又不拘一格。例如,在重要作家的作品阅读完成之后,书中常安排一个“阅读延伸”,或介绍该作家的其他著名作品,或对该作家作品的思想倾向、艺术成就及特色作提纲挈领式的综合性介绍,或开列对此一作家相关的研究文献书刊目录,使学生对该作家的认识和了解也延伸至一个更深更高的程度;又例如,配上极具作家神情个性的画像,都无不与诗歌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及作者的人格精神相照应,便于增强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得到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欣赏与陶冶,从而达到纯文学分析所难以企及的更完美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