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千百年来多种文化的交往、碰撞与融合,祭祖仪式的内容程式与品格亦发生着变异。例如苗族的法坛教派分化为苗祀与客祀。一百零八堂仪式中,三十六堂为苗祀,七十二堂为客祀。前者搬请的全系苗族的大神,使用的全是苗语;后者多数为客神,融进了儒、释、道的内容,用的全是汉语。土家族的梯玛坛班分化出梯玛坛与傩愿坛,两者并存,其香脚(行坛区域)分野明显。如龙山县从中部横断,以北为傩愿坛香脚,以南为梯玛坛香脚。法事内容当然各有不同了。纯苗、纯土的正宗教派,其品格保持得比较纯净,对相关专题研究确有正本清源之效。 湘西祭祖仪式历史悠久,特色浓郁,品类多样。酉水作为交通主动脉为它的流布与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浓烈的崇祖意识在它身上打下了诸种历史的胎记;仪式过程实录了各种民俗事象,坛堂的规范法则使它逐步孕育成熟了原始戏剧的品格,严格的传承机制存续了各自教派的特性。为了生存和发展,它在文化交融中潜移默化,有的已经面临“艺绝人亡”的濒危处境。这类厚重的文化遗产,已被列为湘西州“非遗”工程重点抢救对象。 诚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几乎所有的仪式都掺和着迷信的渣滓和封建的色调,设若全部剔除,又唯恐破坏了原生态状貌,失却了原汁原味。作为古代先民精神与文化的种种符号,亦不便从中进行分割与剥离。我们权且从“文化遗产”这个特殊的理念出发,进行了谨慎的局部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