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赛博人类学新论
1 人类学视野中的赛博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主体之间的书写工具
1.1 赛博空间与赛博人类学:一种理论批判
1.2 赛博图景和“电子田野点”:全球化和赛博空间背景下的民族志书写
1.3 作为一种主体间性的民族志书写
1.4 结论
2 理解新媒介
2.1 新媒介的历史维度
2.2 受众的本位与分化
2.3 媒介与技术
2.4 符号与传播
2.5 效果的危机
中篇 民族志举证
3 网络传播与民族:规律与范式
3.1 迪庆藏族传播环境分析
3.2 历史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现代建构
3.3 现代建构中网络传播的“逆三一律”
4 网络传播与现代建构:过程和模式
4.1 网络传播与旅游:一种“全景敞视”的建构过程
4.2 网络传播与宗教:一种独特的现代构建模式
4.3 网络传播的现代建构:理论要素总结
下篇 媒介人类学:视野与应用
5 新闻的人类学转向:新媒体时代的数据库新闻学
5.1 官方媒体的局限与余地
5.2 视觉新闻的内在缺陷和出路
5.3 知识融合:媒介人类学视角下的思维矩阵
6 媒介人类学案例分析——民生新闻的多维事象
6.1 民生新闻:中国语境下的特殊传播门类
6.2 媒介人类学视角下的数据四维象限
6.3 民生新闻的传播第二维:视觉数据库
6.4 民生新闻第三维:国际视野,认知的远行
6.5 民生新闻第四维:跨学科的特质——关于叙事和时间的跨学科研究
7 影视人类学的中国文化维度:对中国西南的视觉观照
7.1 缘起:影视人类学在中国西南
7.2 西南的文化维度
7.3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