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由5篇19章内容组成。第一篇为理论研究部分,以预算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为纽带,以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和本源为出发点,首先挖掘探讨预算管理与德治和法治的内在关系,提出了预算管理是和谐社会实现过程中“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点,德治和法治互为表里,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并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全过程的理论观点;积极着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吸收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等有关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因素“决定性”影响作用的论述,致力于提出、探索、挖掘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让世人瞩目、创造出巨大经济奇迹的成功经济模式背后,所应具备的文化、精神气质是什么的时代命题。通过中西合璧,即结合对中华传统文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学理论的道德隐含探索,解析得出了:“以人为本”是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科学发展的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与此相对应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逐步发展成为人们的文化自觉追求,并最终造就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统一、凝聚和不断升华的论断。随后的第二篇,全面涉及了宏观层面的政府预算管理问题和微观层面的事业以及非公共财政领域的企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实践应用价值突出。涉及的预算管理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现实而突出的难点,展示了化解之道和探索求解的目标路径。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系统全面是其主要特点。第三至五篇,则重点针对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部门预算、政府会计、项目预算、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权力如何在阳光下运行、信息公开透明、预算过程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促进民生与和谐预算的建设、提高政府综合竞争力等议题,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集中开展了对政府预算改革实践进程的讨论和进程介绍。第一、二篇以2006年立项、2008年结题的北京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M200611626003)《预算约束与和谐社会关系问题研究一一兼论经济行为道德责任意识回归必然性》的研究报告为基础,其他各篇关注汇集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最新进展及相关后续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