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效率研究》,认为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了其特点:其一,颇具学术创意和学术价值。在制度经济学领域,目前学界对制度效率的理解和应用,尚未出现系统、完整的理论。而作者以其独特的思维界定“制度”的内涵,提出制度是协调人(社会组织)和人(社会组织)行为的共同知识,这无疑是对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并据此形成了诸如“制度效率是适应性效率”等认知。对作者的某些新认知,读者如果细加体会,或许能够产生某些共鸣和启发。在财政学领域,作者提出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它需要通过政府间财政能力向均等化方向的变动来实现。这一观点无论在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启发政府部门提升转移支付绩效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二,突出改革实践课题。作者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他以调研掌握的翔实资料为出发点,从多角度、精细化分项评价财政转移支付各项制度安排的实施效率。并在分析制度效率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同时还特别指出了强化制度实施效率的对策,为我国财政体制及相关制度环境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和思想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三,研究方法颇具特色。一是不同于制度分析方法大多运用于宏观制度研究,作者将其用于具体的制度安排,拓展了制度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二是运用博弈论研究方法阐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效率的衡量标准,并用此法考察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效率,将理论描述和实证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强化了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者将熵值客观赋权法和秦尔指数分解法结合起来,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计量研究,并使用dea二次相对有效性模型测度制度绩效,将制度评价参量的模糊性寓于数学模型的精确性分析之中,期望评价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这种探索将为科学地评价转支付制度及其绩效提供了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