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社会与交往虚拟生存研究

虚拟生存研究

虚拟生存研究

定 价:¥48.00

作 者: 罗慧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人脉/人际关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731857 出版时间: 2012-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字数:  

内容简介

  《虚拟生存研究》由郑元景编著。《虚拟生存研究》简介:技术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展示与建构。当代,虚拟技术与互联网最显著的价值在于它们奠基、架构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巨型生活用具和另类生存时空。生活“网络化”这种极具现代性的生存方式——虚拟生存——作为现实生存的延伸、丰富与拓展正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与必需。虚拟实在是现实世界的扩展和演绎,是真实世界的缩影和凝聚,是波普尔“世界3”的当代拓展。虚拟身份和虚拟交往等网络符号互动将卡西尔的“人是符号动物”的理论推进到了符号实践形态,证明了人类虚拟生存的实质是基于网络虚拟技术的符号化存在及其体验。人类自觉地借助虚拟技术、互联网展示生存的智慧和超越性的诉求,扩大人类生存的自由度,实现对现实生存的跃迁。虚拟生存与现代性有着内在的关联。虚拟生存所呈现的现代性并不是现实社会现代性的简单移植、翻版和虚拟化,而是对既有现代性的一种聚合与重构,创造出全新的网络理性和虚拟主体性。然而,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虚拟生存不可避免地带有技术化的弊端,使得现代性本身的生存悖论更加凸显,更加深刻地显示了现代性视野下生存的关键问题。虚拟生存的内在矛盾不仅是虚拟社区各种矛盾的“扩大化”的表现形态,在实质上还是对人类现实生存矛盾的折射与反映,蕴涵着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实际上,虚拟生存的内在矛盾源于现实社会,各种虚拟关系的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的人。和谐社会既包括现实社会的和谐,也包括虚拟社会的和谐。实现虚一实和谐是网络时代的重要价值目标。网络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理性折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为此,必须确定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各自的边界和合理范围,抵制虚拟空间的诱惑,不能完全把虚拟当现实,更不能将现实当虚拟。必须以现实生存为依托,以虚拟生存作补充、丰富和拓展,构建一个“多元化”、“宽容性”、“秩序化”的认同机制和新模式,促进虚拟认同与现实认同的兼容、平衡与互补,洞悉其中的规则,践行各自的规范,共同促进互联网的认同与诚信建设,寻求并保持虚拟与现实的共生、和谐与平衡。最终使人类的虚拟生存纳入正常的生活轨道,有效地消除虚拟实在可能造成的“混沌”与失序,改善现实条件以促进实现虚一实共生、和谐互动,实现网络环境下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社会关系更加丰富以及人的“类本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郑元景,1973年生。哲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哲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带头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技术哲学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10多项课题。专著1部,参著2部;已发表学术论文30篇,有关论文获奖6次;提交专题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5份。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技术“考古学”与人的技术化生存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与技术趋势的普遍性
 第二节 技术的文化本质与人的技术化生存
第二章 虚拟生存:技术化生存的当代新样态
 第一节 虚拟:人的活动的普遍特性
 第二节 虚拟实在与人的虚拟生存
第三章 虚拟生存:现代性的聚合与重构
 第一节 虚拟生存与现代性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虚拟生存呈现的现代性新形态
第四章 虚拟生存的矛盾分析
 第一节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
 第二节 网络技术与人文价值的矛盾
 第三节 网络信息权利诸向度及其矛盾
第五章 虚拟生存的现代认同与人的虚实和谐发展
 第一节 虚拟生存中的认同问题
 第二节 虚拟生存的现代认同及其运行
 第三节 虚一实和谐共生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虚拟生存:虚一实共生的存在
附录2 科技进步与社会和谐
附录3 现代性的起源和演化脉络
附录4 网际互动与虚拟认同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