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心肺复苏的新概念
第二节 心肺复苏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心血管急救“生存链”的重要性
第四节 心肺复苏术三期CABD复苏法
第2章 心肺骤停的原因与猝死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第一节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与猝死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第二节 心源性猝死的十项预防措施
第三节 呼吸骤停的原因与猝死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第四节 非心(肺)源性心肺骤停的原因
第3章 心搏骤停的类型及其临床过程和心肺复苏的伦理学问题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类型
第二节 心搏骤停的临床过程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伦理学问题
第4章 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心肺骤停与心肺复苏时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和代谢改变
第二节 心肺复苏的两种泵模式及其血液流动机制
第三节 心肺骤停与心肺复苏时Co:改变的病理生理和代谢改变
第四节 心肺骤停与心肺复苏时能量代谢改变
第五节 心肺复苏与高血糖的关系
第六节 心肺复苏时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七节 血液气体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八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水电解质紊乱
第5章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
第一节 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
第二节 有效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
第三节 有效高质量人工呼吸的重要性
第四节 心脏电除颤
第6章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
第一节 儿童心肺解剖生理和心搏骤停的原因与特点
第二节 小儿现场心肺复苏术
第三节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
第7章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第一节 高级气道呼吸支持
第二节 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
第三节 心脏复苏药物应用的进展
第四节 心脏临时起搏治疗
第五节 胸内心脏按压治疗
第六节 人工循环和其他方式心肺复苏技术及辅助装置
第七节 紧急体外循环
第八节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抢救流程
第8章 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第一节 吸氧与高级通气辅助装置
第二节 高级循环支持
第三节 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
第9章 心肺复苏监测
第一节 心电监测
第二节 血压监测
第三节 呼气末CO2分压监测
第四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第五节 氧供需平衡监测
第六节 动脉血液气体监测
第七节 心排血量监测
第10章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血气与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二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诊断
第三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血气与酸碱失衡的治疗
第四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水、电解质紊乱
第11章 复苏后循环功能支持
第一节 心肌缺血性适应/心肌损伤类型及其特点与发生机制
第二节 心肺复苏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复苏后改善心功能不良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发生机制与防治原则
第12章 复苏后呼吸功能支持
第一节 心肺复苏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提高氧供的重要性
第三节 心肺复苏后根据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节 机械通气治疗
第13章 脑复苏
第一节 脑循环生理与代谢特点
第二节 心搏骤停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心肺复苏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四节 脑细胞缺血损伤的生物化学
第五节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第14章 复苏后肾功能的支持
第一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四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防治措施
第15章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第三节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
第16章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第一节 濒死性哮喘的急救
第二节 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
第三节 低体温的心肺复苏
第四节 溺水的急救与复苏
第五节 电击与闪电击伤的急救与复苏
第六节 孕妇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