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由此也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仰韶文化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源头和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门峡地区是仰韶文化分部的中心区域之一。继仰韶村遗址发掘以来,三门峡地区又相继发现了峡县庙底沟,渑池班村、笃忠,灵宝鼎原、西坡,三门峡南交口等仰韶文化遗址已成为学术界研究史前文明必须涉及的内容。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以9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三门峡地区仰韶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选入论文117篇,分为5各部分:仰韶村与仰韶文化研究;庙底沟与庙底沟文化研究;皇帝鼎原聚落遗址群研究;班村,南交口等遗址研究;发现与研究回顾。全书较系统地回顾、总结了90周年来学术界对三门峡地区仰韶文化研究的历程与丰硕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9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仰韶文化研究的状况,不仅具有极强的资料性,较高的研究水准,同时也具有学术史的重要价值。适合考古学、历史学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的研究者、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