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有一双慧眼,应该看到课堂的两大支撑:一、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具体呈现;二、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知。因而,不同形态和内容的课堂,凸显出来的是教师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在改革者看来,“学本”课堂的支撑是“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课堂与其说是在调整结构、改进方式方法,不如说是为了让教育回到“人学,’上,从儿童出发,遵从儿童的学习天性、情感特点和认知规律,放手发动自学,让课堂呈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框架下研究教与学的技术,无疑是在尝试把“道”与“术”的贯通结合,当然,这仍然难免遭受有些人的质疑,好在正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同道正在追求课堂的质变,追求教育的人文和道德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的课改星火,正在燎原着整个中国教育。课堂之道在“学”,那么,如何围绕着这个核心价值来建构、组织、评价新课堂呢?相信这本书就有了它的价值。这本《问道课堂》是我们推出的第二本课堂“新”书。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对教育的主张和解读、期望和梦想。两年来《现代课堂周刊》作为《中国教师报》的一张名片,它在广大读者中享有美誉,被称为“课改说明书”,很多学校每周的教科研活动,都是围绕着《现代课堂周刊》“学、研、用、评”展开的,说它在很大程度上“领导”着当下某些地区、学校的课改,并不为过,也颇让我们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