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的名字来命名的。肖曼?巴纳姆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曾经有位心理学家为了证实“巴纳姆效应”对大众的影响,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人格特征测验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真实结果,另外一份则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令心理学家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参加者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第二份结果更为精确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人们平常总认为自己很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准确。爱因斯坦以前并不是一个认真学习和热衷钻研的人,直到16岁那年听了父亲讲的一个故事,他的人生才得到巨大的改变。父亲对爱因斯坦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烟囱,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可是,我们当时却并不清楚这一点,我们只能相互从对方的形象中猜测自己的样子。看见你杰克大叔脏兮兮的样子,我以为自己一定和他一样脏,于是马上跑到河边去好好地清洗了一番。而杰克大叔看到我比较干净,于是就以为他自己也是干净的,所以稍微洗了洗手就回家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引得路人哈哈大笑。”爱因斯坦听罢也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却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无法清晰地映照出你真实的模样,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听完父亲的话,爱因斯坦才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并下决心要认真学习,弥补自己的诸多不足。西方一位哲人曾说:“你的一切素养都表现在你所使用的礼仪上,你的内心将表现在你的语言上,这是人们判断你的重要方法。”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其实很多人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和到达成功的基本出发点。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士莫不是在准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才实现了最后的成功,而那些失败的人们,从根源上来讲都是败于不自知。而所谓的“知己”,就是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实力,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单个的人、动物,还是一个组织与团体都是如此。通过巴纳姆效应,我们可以发现:人贵有自知之明,唯有自知才能认清自身的长短,从而扬长避短,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好地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巴纳姆效应也告诉我们:人难有自知之明。虽然人们总是自认为了解自己,可真正具有自知之明并非易事。也正因为难在自知,所以有很多人经常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他们常常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或人生道路,甚至在选择朋友与伴侣时也要走很多弯路。既然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是如此的重要,人们应当如何做到这两点呢?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人们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世界上既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也不存在完全一无是处的人。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深刻的了解,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软肋、什么是自身的长处,这样才能够扬长补短,在强势之处主动出击,对弱势之处加强保护,既保存自己,又打击对手,最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人们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持冷静和客观。既不要一味地自我膨胀,也不要过分地自轻自贱。在面对别人的评价时,也要理性分析,既不要盲目听从,也不要一味排斥,要积极地吸收和借鉴那些对我们来说客观有用的指导,有效地甄别和过滤那些不负责任的猜测与妄断。心灵感悟《吕氏春秋?先己》中说,要想战胜别人,必须先战胜自己;要想品评别人,必须先品评自己;要想认识别人,必须先认识自己,这是对“自知”最好的阐释。一个对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无法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与未来发展道路做出科学判断的。人们若能做到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认真清醒地反省自己,充分利用自身长处,积极修正自身缺陷,那么必然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获得巨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