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从荣耀到不甘:农村学生选择中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从荣耀到不甘:农村学生选择中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从荣耀到不甘:农村学生选择中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定 价:¥45.00

作 者: 韩淑萍 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教师用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011501 出版时间: 2012-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农村考生放弃高中而选择中师的原因;个体的教育选择与教育体制、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对个体的生命历程和进一步的教育获得产生的影响。《从“荣耀”到“不甘”——农村学生选择中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选取中师生及其家庭的教育选择这一视角,反思特定时期的体制背景和社会结构因素对教育选择的影响,这样由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有助于丰富教育分层理论,并以中师生的生命故事为线索来反思中师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韩淑萍,1977年出生,女,汉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中心教师、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学报》、《上海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科学》等报纸、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李明新: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一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师教育研究等。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问题的提出
  1.1.1 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
  1.1.2 教育背景:中师报考由“热”变“冷”
  1.1.3 生命历程理论的启示
  1.1.4 研究的问题
  1.1.5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2 相关研究的综述
  1.2.1 关于教育选择的研究
  1.2.2 关于社会阶层与教育获得的研究
  1.2.3 关于教师阶层背景的研究
  1.2.4 中等师范教育的有关研究
  1.2.5 对相关研究的总体评价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中师
  1.3.2 教育分流
  1.3.3 教育选择
  1.3.4 教育分层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1.4.1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
  1.4.2 进入现场
  1.4.3 研究对象的选择
  1.4.4 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1.5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 引子:中师教育是“香饽饽”还是“鸡肋”
 2.1 中等师范学校报考“热”
 2.2 十字路口:高中还是中师
 2.3 报考动机面面观
  2.3.1 “那时候考上中专已经很好了”:利益博弈
  2.3.2 “师范学校就是农村孩子的学校”:城乡差异
  2.3.3 “师范学校就是一块鸡肋”:偏移的价值取向
 2.4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一位中师生的个案调查
  2.4.1 “身不由己”
  2.4.2 “痛并快乐着”——我的中师生活
  2.4.3 “荣归故里”
  2.4.4 能力与学历
3 还原教育选择的体制情境
 3.1 教育分流视野下的中等师范学校
  3.1.1 教育结构
  3.1.2 分流机制
 3.2 师范教育体制框架
  3.2.1 独立定向型的教师教育体制
  3.2.2 “面向小学”、“面向农村”
  3.2.3 招生和分配政策
4 “必需品”与“奢侈品”:农民家庭的教育决策
 4.1 社会结构、家庭资本与教育选择
  4.1.1 还原教育选择的社会情境
  4.1.2 家庭资本
 4.2 教育期望与教育选择
  4.2.1 影响教育期望的因素
  4.2.2 农民教育期望的特点
 4.3 家庭的教育选择
  4.3.1 “先考出来再说”
  4.3.2 “铁饭碗”
  4.3.3 “跃农门”
  4.3.4 “蓝本”和“红本”
 4.4 农民家庭的选择策略
  4.4.1 子女教育机会分配策略
  4.4.2 高考风险规避策略
 4.5 教师“身份”的吸引力
  4.5.1 教师的“国家干部”身份
  4.5.2 农民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5 中师生的职业流动与身份跨越
 5.1 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5.1.1 “荣归故里”
  5.1.2 转行
  5.1.3 保送
 5.2 进一步的教育获得
  5.2.1 进修:“正规军”与“杂牌军”
  5.2.2 考研:“输在起点,赢在终点”
  5.2.3 关于中师生进一步教育获得的思考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