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已蓬勃发展近30年,对其存在的理由,应该无人置喙了。不仅如此,它还以事实证明:它有自身的字数限定、结构特征和审美态势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而且参与写作的人成千上万,遍布社会各界;它有发行几十万册的核心刊物,有稳定的数以千万计的读者群体,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阅读时尚;它的精选本重复印刷,上百篇计的小小说广为流传,被选人各种大、中专教材或译至国外。这种类乎全民参与的阅读、写作现象,我称之为“平民艺术”,是一种复苏的原始性的民间文学情结。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作家是作品的首要生产力,当那些像蝌蚪一样的文字在纸上或显示屏上跳动游移时,因为作家的素养和境界不同,所以便组合出了异样的文章质地。在庞大的业余的小小说创作队伍中,尽管昙花一现者有之,浅尝辄止者有之,见异思迁者有之,心有余而力不足者有之,但这支前赴后继、持之以恒的群体却从未涣散过、颓废过,浪淘尽,风雨后,毕竟形成了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当然,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在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中,谁想问鼎一流作家的桂冠,实非易事。一是要有数十年的辛勤笔耕,以批量生产式的积累,持续抢夺大众阅读的眼球;二是还要在写作中,具备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深度写作的姿态,锻造经典品质,经得起业界话语权的审视乃至挑剔。尽管如此,依然有风毛麟角者脱颖而出,在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在小小说创作领域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地位。诸如小说名家王蒙、冯骥才、林斤澜、黄建国、孙春平、聂鑫森以及小小说“专业户”许行、孙方友、王奎山、侯德云、刘国芳、谢志强、沈祖连、陈毓、刘建超、蔡楠、邓洪卫、宗利华、刘黎莹、于德北、陈永林、申平、魏永贵、非鱼、周波等“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实至名归,使他们毫无争议地跻身于“标志性作家”之列。曾经有人问我,作为编者,你推选优秀小小说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我回答:是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智慧含量的综合体现。所谓思想内涵,是指作者赋予作品的“立意”,它反映着作者提出(观察)问题的角度、深度和批判意识,深刻或者平庸,一眼可判高下。艺术品位,是指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设置故事情节,营造特定环境中,通过语言、文采、技巧的有效使用,所折射出来的创意、情怀和境界。而智慧含量,则属于精密判断后的“临门一脚”,是简洁明晰的“临床一刀”,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质量,见此一斑。成名的小小说作家是靠好作品来诠释自己的艺术生命力的。一个缺乏创作高度的写作者,不可能在文学史上或公众认可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近30年来,尽管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年写出数以万计的小小说篇什,催生了当今文坛佳话,然而以“经典化”的标准来衡量,恐怕只有少数人才能被冠以“作家”称号,因为他们幸运地写出了具有标高性质的“代表性作品”。而正是这一茬茬次第涌现的优秀作家,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精品佳构,书写出中国小小说的编年史,忠实记录着小小说新文体的倡导者、编者、作者和读者风雨兼程的跋涉履痕以及荣誉和梦想。2010年3月,小小说文体正式纳入国家级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范畴,这代表了“官方”和“体制”对一种新兴文体的认同和肯定。《超人气现代名家小小说》就是在这个历史文化背景下推出的一套小小说丛书,它遴选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创作内容、不同艺术风格的120位小小说作家的1000余篇佳作,是近30年来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小小说作家作品的一个“缩影”,一片“天地”,一扇“窗口”,相信会给喜爱小小说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们带来一份清新且不失厚重、休闲又愉悦身心的阅读感受。当然,由于编者视野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幸好市场上各门各类的小小说选本琳琅满目,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我们愿与广大倡导和扶持小小说的同道一起,为小小说文体的繁荣发展推波助澜,将我们一直坚持固守的小小说事业推向深远。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