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推出,是中日研究界同人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日本发展报告(2012)》以东日本大地震为中心,对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作了回顾、分析与展望,并收录了该年度日本大事记。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由地震、海啸和核泄漏构成的三重打击,使日本遭遇战后的最大灾难。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对策,在预算和法制方面制定了配套方案,但仍面临灾后重建、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弃物处理、灾区清除污染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主党政府在经受救灾考验的同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政治主导”难以为继,不得不在2011年9月进行首相更迭,由野田佳彦组成新的内阁。围绕野田内阁推出的提高消费税法案,日本朝野正在展开新一轮的政治博弈。相对于动荡不安的内政,野田政府在外交安全方面最终确立了对外战略,继承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战后日本外交安全传统,并借助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在亚太施展多元外交。“救灾外交”使中日关系改善出现转机,但日本对华疑虑上升,两国关系的发展依然“暖”中有“寒”。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国内产业供应链断裂,使日本经济增长和财政重建面临更大的困难。但由于日本产业实力雄厚,企业应对及时,在较短时间里拉动了宏观经济的V形复苏。日本国民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坚忍淡定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老龄化趋势、社会舆论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暴露出日本社会诸多结构性问题,而核泄漏事故对日本社会和国民心理的冲击巨大。2012年,将是“日本再生元年”。在致力于灾后重建、核事故处理和重建经济的同时,日本将全面推进社保与税制一体化改革,并启动结构调整。受大地震的影响,加上日元升值和长期电力不足,新一轮产业海外转移值得关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局将持续动荡,政党政治可能出现分化重组。而对外战略的积极进取,构建以日美同盟为主的东亚新安全框架,将为民主党政府增添政治筹码。迎来“不惑之年”的中日两国外交,亦将把“战略互惠”作为相互关系的基本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