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的系列故事》由李彗生主编。“廉”是先秦诸家政治思想的主张。“廉,清也,自检敛也。”墨子说:“贫者见廉,富者见义。”庄子说:“人犯其难,我享其得,非廉也。”孟子主张:“廉”从提倡为人俭朴中体现出来,人要有羞耻之心,如果没有羞耻之心,是最大的无耻。人有羞耻,正是人走向廉耻的开始。这也是以后儒学廉耻之心的体现。荀子认为,有无廉耻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而人无廉耻是人唯利是图的结果。他在《修身》篇中说,如果行为端正朴实而且尊敬长者,那就可以称得上好青年了;如果再加上努力学习,谦虚敏捷,那就没有人能超过他了,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了。刘向继承了儒家传统的荣辱观,以道德衡量荣辱的尺度,以德明、义立、功成名就为荣,以重利忘义、同流合污、居位失德为耻。他认为,道德名节重于生命,人如知道耻辱,就应该注重自己的节操和名誉。人贵于遵循道德,只有合乎于人的情理,廉耻分明,才能安于所得,而不是贪求,注重名节,洁身为廉。朱熹认为,人有廉耻,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将廉耻列为封建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儒学的廉耻思想,自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在古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中,有其很大的进步作用。很多古代的名人志士正是以廉耻为节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幕,被后人歌颂为清官廉吏。同时,廉耻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巨人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廉”的系列故事》,个个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廉”这一道德范畴,自成一家,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如“毛瑜选官倡廉政”,毛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清官,因为他公正无私,廉洁清白,被当地人誉为“清公”。毛玠的才干和清廉,赢得了曹操的信赖和器重。但他老年因廉洁而被诬陷罢职,为廉洁刚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毛玠宁可罢官为民也不放弃原则,是真正的廉洁、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