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引言
上编 中国歌剧在探索中诞生(1920—1949)
第一章 中国歌剧探索自己的路
第一节 国人初识西洋歌剧
一、西洋歌剧初入国门
二、西洋歌剧未能落地生根
第二节 中国歌剧的萌芽——儿童歌舞剧
一、从学堂乐歌到儿童歌舞剧
二、黎锦晖和《麻雀与小孩》等儿童歌舞剧
第三节 中国歌剧初期的探索
一、阎述诗独创的抒情歌剧/《高山流水》/《风雨之夜》
二、上海早期的三部探索性歌剧/《王昭君》/《扬子江暴风雨》/《西施》
三、中央苏区的小调剧/《亡国恨》
四、歌舞之乡——新疆的民族歌剧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歌剧活动
第一节 延安的歌剧活动
一、“鲁艺”——新歌剧的摇篮/《农村曲》/《军民进行曲》/《异国之秋》
二、西北文工团的《塞北黄昏》
第二节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歌剧活动
一、歌舞活报剧的普及与秧歌舞形式的运用
二、关于“秧歌舞”展开的一场争论
三、中、小型歌剧与儿童歌舞剧的演出
四、两部反映敌后抗日斗争的歌剧/《钢铁与泥土》/《不死的老人》
第三节 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歌剧活动
一、小调剧、歌剧
二、戏曲音乐剧
第四节 “孤岛”上海和“陪都”重庆的歌剧活动
一、“孤岛”上海的歌剧演出/《上海之歌》/《桃花源》/《江村三拍》/《大地之歌》/《孟姜女》
二、“陪都”重庆的歌剧活动/《秋子》/《木兰从军》
第三章 新歌剧在延安诞生
第一节 秧歌运动——新歌剧的催生剂
一、从《拥军花鼓》开始的秧歌热潮
二、小型秧歌剧的诞生/《兄妹开荒》/《一朵红花》/《牛永贵负伤》/《十二把镰刀》
三、大型秧歌剧的诞生/《血泪仇》/《周子山》
四、戏剧家张庚、诗人艾青撰文论述秧歌剧
五、秧歌剧运动的迅速传播与发展
第二节 新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
一、歌剧《白毛女》的创作
二、歌剧《白毛女》首演于延安
三、抗战胜利后《白毛女》走向全国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新歌剧的普及
一、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演出歌剧《蓝花花》
二、华北联大在冀中演出多场次秧歌剧《秦洛正》
三、东北地区解放前后的歌剧活动
……
中编 民族歌剧走向繁荣(1949—1966)
下篇 荒芜、复苏与走向多元(1966—2000)
附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