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

定 价:¥25.00

作 者: 樊星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79666 出版时间: 2009-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以开阔的气势回顾了中国当代文学接受美国文学影响的历程,尤其注重从作家作品的比较出发,深入探讨中国当代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影响中显示出的选择性与兼收并蓄意识,从而揭示了中国作家在借鉴、消化、吸收外国文学影响中为己所用、不拘一格的主体意识,凸显了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中国立场”。《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与一般比较文学研究著作最大的区别是:它从文学作品的比较切入,深入剔发中美两国文学异同深处的民族性奥妙,从而使比较文学的研究与人类学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书中关于“中、美民性之间,存在着许多相通、相似之处。而这些相通、相似之处,也许正是中、美文学彼此影响的心理基础”的一系列阐述,关于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丰富传统如何微妙地决定了中、美文学面貌的不同的有关议论,均饶有新意。该书富有睿见,资料翔实,行文活泼,体现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哲理感、文学感的风格。

作者简介

  樊星(1957— ),祖籍河北邢台,文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文艺与文化思潮的研究。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1998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学学者。2007年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史》(该书已被译成韩文出版)、《别了,20世纪》、论文集《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和《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等。主编有《永远的红色经典》一书。此外,还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粤海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图书目录

引论 从学习俄苏到走向美国的曲折历程
第一章 王蒙与外国文学
第一节 王蒙与俄苏文学
第二节 王蒙与欧美文学
第二章 中、美浪漫主义精神的异同比较——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对当代中国文人的影响
第一节 爱默生与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节 梭罗与海子、苇岸
第三节 苇岸、顾城与惠特曼
第四节 关于隐士文化的遐想
第三章 “硬汉子精神”的感召——海明威与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节 《老人与海》与中国作家
第二节 超越《老人与海》的成功尝试
第四章 “寻根”情怀的影响——福克纳与中国乡土小说的转型
第一节 福克纳的影响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推崇福克纳的中国作家们
第三节 福克纳与中国乡土小说的转型
第五章 “黑色幽默”的影响——兼论中国“黑色幽默”的特色
第一节 “黑色幽默”的传播与王蒙的相关尝试
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第三节 中国的“黑色幽默”文学有什么意义?
第六章 犹太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相通的证明——《傻瓜吉姆佩尔》与《许三观卖血记》的比较
第一节 《傻瓜吉姆佩尔》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作家与《傻瓜吉姆佩尔》
第七章 神秘主义的呼唤——马原与美国文学、拉美文学
第一节 马原与美国文学
第二节 马原与拉美文学
第八章 中国的“霍尔顿”们——中美当代文学的一个比较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中,《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影响
第三节 耐人寻味的文化差异
附 王朔、孙甘露的另一面
第九章 “垮掉的一代”: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第一节 在“文化大革命”中滥觞
第二节 新时期的叛逆与颓废
第三节 传统的力量:对粗鄙的消解
第四节 在路上:当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第十章 《洛丽塔》:中国作家的误读
第一节 中国作家眼中的《洛丽塔》
第二节 《洛丽塔》与欲望叙事
第三节 乱伦的故事
第四节 对《洛丽塔》的误读说明了什么?
第十一章 美国文论与当代中国文学评论
第一节 美国文论的传统
第二节 韦勒克的影响:注重文学的“内部研究”
第三节 詹姆逊、赛义德的影响:文化评论的光辉
第十二章 “非虚构文学”:美国的新潮?中国的传统?
第一节 “新新闻主义”: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潮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非虚构文学”
余论 关于中、美文学之缘的随想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