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经济法劳动法基本概念的法哲学研究:基于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视角

劳动法基本概念的法哲学研究:基于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视角

劳动法基本概念的法哲学研究:基于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视角

定 价:¥45.00

作 者: 曹燕 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337097 出版时间: 2012-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字数:  

内容简介

  《劳动法基本概念的法哲学研究:基于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视角》将从类型化法学思维方法切入,反思现有研究的得失,阐明构建内部和谐与外部稳定的劳动者权利的概念体系应遵循的思维步骤,勾勒出作为“规定功能的法概念”的劳动者权利之于劳动法律制度体系化功能的意义脉络。这种宏观而抽象的概念构建需要法律技术措施加以具体化,才能使其具有规范意义。这些意义应在劳动者权利体系化规范中顺乎逻辑地展开,自然地展现出必须借助法律构造类型的构建方法,将劳动者权利规范整体的“内在”意义脉络清楚呈现并使其维持彼此有意义地相互结合的状态,以明确包含于权利类型中的个别特征。然而,仅是建构类型仍不足以完整呈现体系化规范的意义脉络,必须使类型化规整与法律原则协调起来才能超越个别规范,将规整整体的法律思想及评价标准显现出来。因此,劳动者权利类型化的规范意义只有在劳动法原则的指引下才能找到具体化的方向,形成整体与局部、规范与经验相协调的内部体系。同时,只有考虑不同程度的具体化形式,并且使这些形式彼此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才能建构出稳定的权利规范体系。因此,作为“规定功能的法概念”,劳动者权利可以作为沟通劳动者权利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桥梁”,它必须清楚地表达原则与规范之间的关联方式,这就有必要仔细区分权利规范的生活事实与权利规范本身。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理论无疑对此助益甚宏。将类型化的劳动者权利的主导形象通过权利的“元形式”结构表达其规范意义,使原则与制度之间错落有致地搭配,从而将劳动法秩序的基本思想贯穿到劳动者权利规范体系的最深处,形成外部稳定的权利体系。在完成对劳动者权利概念构建的完整叙述之后,一个“应然”的劳动者权利体系框架可以作为反思我国现有的劳动者权利规范体系的“镜像”,并为其提供某种转向的可能。

作者简介

  曹燕,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校法科大学全职讲师(2006年9月-2007年8月)。1998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入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院经济法专业学习,2001年7月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月,在西北政法学院经济法系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参加工作,任职助教。2003年11月获聘西北政法学院讲师职称。2003年9月-2006年7月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赴韩国外国语大学校法科大学讲学一年,任职全职讲师,用英语为该校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比较中国法》和《中国劳动关系》,2007年7月返回西北政法大学工作,2008年11月获聘法学专业副教授,12月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劳动法学基本概念的构建方法
二、和谐劳动关系理念下的劳动法基本概念之意义脉络
第二章 劳动法学主体概念的重建--以“劳动者”为核心
一、问题意识
二、“劳动动物”:劳动者在古代法中的人格湮灭
三、“劳动的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中劳动者的身份困境
四、“劳动的公民”:劳动者概念的现代重建
五、结论
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再认识(一)--劳动条件的概念重建:以工资为例
一、问题意识
二、工资在劳动法中的意义脉络
三、工资的法律规制纲领--工资概念之内部体系建构
四、工资法律制度构造--工资概念的外部体系构建
五、加班工资法律疑难问额研究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再认识(二)--劳动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
一、问题意识
二、劳动者行为规范的意义脉络:“劳动”与“行动”在劳动法中的分离与融合
三、劳动者行为的规范纲领--劳动者行为概念的内部体系构建
四、体系化的劳动者行为规范--劳动者行为概念的外部体系建构
五、结论
第五章 再论劳动者权利
一、问题意识
二、劳动者权利概念构建的学术反思
三、劳动者权利概念类型化构建的意义脉络
四、劳动者权利规范纲领--劳动者权利概念的内部体系建构
五、劳动者权利的规则结构--劳动者权利概念的外部体系构建
六、我国劳动者权利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