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佛教太虚大师文汇

太虚大师文汇

太虚大师文汇

定 价:¥78.00

作 者: 太虚大师 著 王志远,中华佛教文化院 编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佛教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069036 出版时间: 2012-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98 字数:  

内容简介

  太虚大师生平太虚(1889-1947),俗姓吕,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光绪三十年(1904)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从此之后,经历严格的佛教传统教育训练,先后从歧昌禅师受学《法华》、《楞严》等经,并阅读《指月录》、《高僧传》等书,还从谛闲法师等研习天台教观,并与近代圆瑛大师在天童寺互研经教。1907年,在圆瑛法师的介绍下,在汶溪西方寺阅藏。?一日,阅经时,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如凌虚影像,明照无边。过去所有疑团一概冰释,心智透脱无滞,所学内学教义、世谛文字,悉能随心活用。?1912年,首倡组织佛教协进会,提出改革佛教计划。1922年创立武昌佛学院。1924年出席在庐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联台会,并发起组织中华佛教联合会。1925年率团赴日出席东亚佛教大会。?1928年,经过15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提出中国佛教应当建设\人生佛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12月中国佛学会迁址于重庆长安寺。1938年在重庆组织僧伽救护队,随军服务。1939年当选为云南省佛教会理事长,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访问东南亚佛教国家。1945年抗战胜利,出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1946年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勋章。1947年3月去世,享年59岁,僧腊44年。?大师以改革佛教为己任,提出了在近代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大革命\(即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强调把传统佛教的\出世\和\神本\变成\入世\和\人本\,并提出\人生佛教\的口号。?以\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为宗旨,兴办僧伽佛学院、培养僧伽人才。亲手创立、主持或讲过学的佛学院有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等,为中国近代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佛教弘法人才。?大师一生著作等身,后由弟子印顺等编辑为《太虚大师全书》,约700万字。本书为太虚大师著述的精选集。

作者简介

  王志远,字正斋,号沛溪。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盘石镇佐定山城。194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宗教艺术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胜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担任绍兴会稽山兜率天宫景区、上海金山东林寺景区、广西上林金莲湖金珂玄雷景区等处的总策划设计师。少年时代,书法绘画分别受教于中央文史馆馆员书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画院院长国画家王雪涛。1993年后,为各地著名佛寺题写楹联匾额,书法作品被海内外多处收藏,多次发表并收入书法集。曾主办《中日佛教书画大展》,《首届中国宗教书画巡回展》。以“今世达摩”美名享誉各界,中国艺术家联盟网列入名家栏目,设立书画艺术馆。2008-2011年出任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宗风》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华佛教宗风论坛”秘书长、中国书画禅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海阳市沛溪书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

图书目录

佛学源流
中国佛学
第一章佛学大纲
第二章 中国佛学特质
在禅
第三章 禅观行演为
台贤教
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
净土行
第五章 中国佛学之
重建
佛教各宗派源流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印度之小乘
宗派源流
第三章 东传之小乘
宗派源流
第四章 各地小乘之
宗派源流
第五章印度之大乘
宗派源流
第六章 中华之大乘
宗派源流
第七章藏、蒙、满之大乘
宗派源流
第八章朝鲜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九章 日本之大乘
宗派
佛学通论
佛学概论
绪言
学史
第一章释尊略传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三章 中国佛学历史
第四章 各地之佛学略史
学理
第一章 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
第二章 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学)
第三章 一实相印(大乘不共学)
第四章 约略指广
结论
佛理要略
一、因缘生法——五乘
共法——向上增进心
二、三法印——三乘共法——出离流转心
三、大乘法——普度
成佛心
四、结论
佛法导言
一、绪言
二、小乘
三、大乘
四、小乘与大乘之关系
五、佛法与人世之关系
六、佛法与中国之关系
七、中国佛教之整建与
发扬
佛乘宗要论
绪论
第一章 佛法的系统观
第二章 佛法的自利
利他观
第三章 佛法应化现代
人心之需要
第四章 佛法可说
不可说
纯正的佛法
第一章 纯正佛法的
分类
第二章 小乘
第三章 大乘
第四章 小乘与大乘之关系
应用的佛法
第一章 世间各教各学的批判
第二章佛乘与人世的关系
第三章佛教与中华民国的关系
第四章佛教流传于人世的现在将来
结论
第一章 归宿
第二章 回趣
佛陀学纲
一、原理——现实主义
(即法尔如是)
二、动机——平等主义(即大慈悲性)
三、办法——进化主义(由人生而佛)
四、效果——自由主义(即无障碍义)
什么是佛学
一、佛学的本质
二、佛学的适应
三、怎样研究佛学
佛学即慧学
一、佛学的发生
二、由闻所成慧以成信
三、依思所成慧而成戒
四、定心相应的修所
成慧
五、三慧增上引发真
无漏慧
六、结成佛学即慧学
佛学讲要
一、佛学之特质
二、佛学之全貌
三、佛学之较量
佛法僧义广论
一、叙意
二、佛观
三、法观
四、僧观
五、总结
法相唯识学概论
一、法相唯识学之略释
二、法相唯识学之由起
三、法相唯识学之成立
四、法相唯识学之利益佛法悟人渐次
律禅密净四行论
一、四门之统摄
二、四门之别类
三、四门之序次
性释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一、诸法众缘生
二、诸法唯识现
三、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与三性三无性
四、观此义为境所起之行
五、依此境修行所证之果
万有皆因缘所生
一、引言
二、析名
三、立宗
四、破邪
五、结论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一、略示
二、小乘的有无自性说
三、空宗的有无自性说
四、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
五、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几点佛法的要义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一、全部教史的纲要
二、全部教法的纲要
三、今后佛学的建立
四、今后僧教育的建立
五、今后教制的施设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观
一、遗教之整治
二、学理之研究
三、道行之修习
四、效果之成就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一、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二、第三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整理僧伽制度论
僧依品第一
一、建立僧数
二、抉择问答
宗依品第二
一、宗名
二、宗史
三、宗学
四、问答
整理制度品第三
第一节 教所
第二节 教团
第三节 教籍
第四节 教产
第五节教规
筹备进行品第四
一、次第三期筹备
二、问答政教分离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