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缘起: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二、背景:教育内外两方的聚焦
三、问题:三个基本设问的展开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旨向:面向“自主”的个体学生
二、研究的依循范式:方法论意义上的“学生个体”
三、研究的展开方式:理论建构与实践解读
第二章 “自主的学生”:历史向往与当代要求
第一节 回顾与反思:“学生”理想的历史变迁
一、西方近代“学生”理想的主要线索及其意义
二、中国“学生”理想的发展线索及其现实更迭
三、必要的回眸:从教育的原典意义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
第二节 挑战与应对:当代“学子”的自我命名
一、背景:“后喻文化”时代的来临及其教育意义
二、挑战:学生“自我命名”的两种方式
三、必要的前瞻:从时代的发展趋向拓展学生的理想设定
第三章 “‘自主’的学生”:理论的确证及其构想
第一节 多学科视野中有关“自主”的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一、马克思哲学有关“自主”的研究及其启示
二、社会学领域对“自主”的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三、心理学有关“自主”的研究及其启示
第二节 教育学语境中学生“自主”的已有研究及其启示
一、主体教育对学生自主性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及其启示
第三节 “学生自主”的理解方式及其理论构想
一、“学生自主”的理解方式
二、“学生自主”的内涵要义
三、“学生自主”的实践形式
四、“学生自主”的限度分析
第四章 “自主”的学生:学校教学生活中的建构与呈现
第一节 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分类系统
一、学校培养目标与校训校风
二、“心照不宣”的学生分类系统
第二节 学生个体自我设定及其学校生活体验
一、学生的自我期待及理想设定
二、学校生活的个人体验及其意义
三、学生个体成长及其自我体验
四、关于“我”、“青春”、“飞”的自我宣言
五、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及教育期待
第三节 课堂教学生活与教学关系
一、学生对“学生”的理解
二、“你”与“我”:师生之间的相互期待
三、“虚饰”与“表演”:师生“共谋”的公开课
四、“违规”与“惩罚”:课堂制度与师生冲突
五、“作业”与“考试”:学习中“不能承受之重”
六、对学习经验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第四节 班级社会生活与同伴关系
一、班级文化与学生心态
二、班级地位与同伴关系
第五节 几个基本的判断
一、“学生自主”是存在的,但其表现却是有限的
二、“学生自主”存在差异
三、“学生自主”的实现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师生关系,教师对于学生自主的形成和实现具有直接作用
四、就当前而言,实现学生精神上的自主比权利上的自主更为重要
第五章 “自主”的学生:建构方式与现实问题
第一节 “自主的学生”的两种建构方式
一、学校教学生活的外在建构
二、学生个体自我的建构方式
第二节 可能与现实之间:“自主的学生”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观念的分歧及其束缚
二、权利赋予的难为及其阻碍
三、课程知识的择定及其限制
四、教学习俗的惯性及其影响
五、教研制度的趋同及其控制
第三节 必要的澄清:关于“学生自主”的性质问题
一、“学生自主”的价值性
二、“学生自主”的文化性
第六章 “自主的学生”:作为“一种变革的力量”及其期待
一、需要转变对“学生”的认识
二、建构合理的学习哲学
三、营造现代教学文化
四、整体优化学校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