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支出不仅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改善民生的一种主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教育支出规模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即“三个增长”)。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又以法律的形式将“三个增长”固定下来,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遵守、切实落实。教育投入已成为当前决策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随着2008年我国确定实行以积极优化结构,区别对待,大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增加有效供给、支撑改进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类基本民生事项为标志的积极财政政策,则表明了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教育投入问题的重视。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实现教育公益性,保障民生,维护国家社会正常秩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本理论、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规模与结构分析、国际经验借鉴以及完善的对策建议五个方面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具体来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