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十要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十要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十要

定 价:¥26.00

作 者: 赵景瑞 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教师用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3865343 出版时间: 2012-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字数:  

内容简介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战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素质至关重要。在探索中,结合作者赵景瑞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将教学体会系统整理,编写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十要:特级教师赵景瑞教学课例》,献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探教师提高之路,共享教育改革之果。

作者简介

  赵景瑞,回族,特级教师,1943年10月生,1961年参加工作,在小学任教16年。1988年首批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44年被评为北京特级教师。原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崇文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希望工程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评估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著者。曾获全国小学语文研究积极分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兼任《中国多媒体学报小学语文》杂志主编,《读写知识》《作文导报》《读书与作文》等全国数十种少年儿童报刊编辑或作者。多年来,主持、参与多项全国“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有《中小学阅读学习》《教学艺术》《信息反馈互坳技术在教学为中运用》等。在全国教育报刊公开发表小学语文教学为论文近400篇,约70万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主持编辑的《北京教育丛书》百部著书一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荣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此外,个人专著还有《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主编、参与编写的公开出版图书50余本,总计300余万字。其中有《语文备课艺术》《小学语文说课进例》《小学语文知识要点专题解析》等。多年来主要研究的课题有“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体性教学”“中小学阶梯阅读”“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语文教学激发兴趣”“作文与做人”“读写整体结合”“作文教学程序改革”“作文评价”“现代反馈互动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等。1996年应邀赴台湾做学术交流。多次应全国希望工程之邀赴边远贫困、革命老区讲学助学,先后到广西临沧、甘肃白银、广西河池、甘肃华池、四川芦山,贵州长顺等地送教,多次应邀赴上海、杭州、广东、武汉、长春、吉林、昆明、新疆、青海、深圳、福建、天津、湖南、江苏、河南、山东、甘肃、山西、河北、安徽、内蒙古等地讲学。

图书目录

前言第一章 教师要做辩证思考的哲学人 课例一 语文教学中的哲学 课例二 一个总分段的深究 课例三 解读《猫》的三境界 课例四 “孔隙”是小还是大 课例五 “一辆大车往往……”是少还是多 课例六 从“捞铜牛”联想到“风平浪静” 课例七 《黄河象》“否定”后的肯定 课例八 激起学生思维的矛盾 第二章 教师要做点燃创新精神的火炬手 课例一 赵老师的性别还用猜吗 课例二 白纸并不是白色的 课例三 “我快乐”也可以写别人 课例四 “我能行”写“我不行”行吗 课例五 数学题“1+1=?”的习作 课例六 写龟兔的“第N次”赛跑 课例七 为什么他连中三元第三章 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园丁 课例一 “长汤勺”怎么吃饭 课例二 圣雄甘地的一只鞋 课例三 两个“假如你是小猴子”情境练习 课例四 “多找一角钱”怎么办 课例五 继续拯救“小麻雀” 课例六 《钓鱼的启示》的真实体验 课例七 香港教师的一节课第四章 教师要做汉语魅力的鉴赏家 课例一 “射”竟然可以读做“矮” 课例二 “米”字做偏旁的变形 课例三 探汉字“盾”的演变 课例四 品味“给予”的人文性 课例五 “把、被”句式互换的歧途 课例六 孔子、孔丘、仲尼 课例七 渐进式的朗读训练 课例八 从“跳”字组词看汉语的扩展第五章 教师要做耕耘教材的“主人” 课例一 “鹬蚌相争”错在哪 课例二 “惊弓之鸟”的“嘣” 课例三 “无动于衷”在内心 课例四 “鸟的天堂”是鸟热闹吗 课例五 盘古“劈”天地是横劈吗 课例六 表演“蜜蜂引路”的误领 课例七 “快离开我”的两层含义 课例八 “杨氏之子”聪慧在哪——品重点句 课例九 三备《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例十 课文中心的一场争议第六章 教师要做学情的知音者 课例一 “补”睡衣引起的笑声 课例二 揣摩“让伞包”心理的跑偏 课例三 “中部凿井法”示意图的反馈调节 课例四 金吉娅的“笑脸” 课例五 从“亚健康”联想到“潜错” 课例六 《画风》教学导入的波折 课例七 评价一篇作文的反思第七章 教师要做快乐学习的引发者 课例一 “摩比斯圈”的神奇 课例二 “天坛公园”春游的故事 课例三 贴鼻子游戏后的认识 课例四 为罪犯做报告“称谓”的挑战 课例五 乐在“起笔名”的实用需要 课例六 学会质疑的快乐 课例七 习作题变通后的乐写 课例八 “伞”引出的系列作文 课例九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第八章 教师要做学程中探学法的架桥人 课例一 质疑“拮据”的不同教法 课例二 为何“单讲趵突泉”引出了学法 课例三 发“短信”如何写短 课例四 短文《葡萄》写法的四次发现 课例五 写“喝烫水”要用“耳” 课例六 《丰碑》解读的逆向思维 课例七 三备《寻隐者不遇》的学法 课例八 发现《繁》写错的原因第九章 教师要做训练学生素养的搭台者 课例一 《五彩池》学生编诗 课例二 《给予树》与“三个卡片” 课例三 “小马过河”后还没有结束 课例四 《我要的是葫芦》的续篇 课例五 成语“惊弓之鸟”的运用 课例六 搭建《三个儿子》的五个训练平台 课例七 一道训练题的几次改动 课例八 《第一场雪》中“第一”的两层含义 课例九 朗读《题西林壁》的配乐选择第十章 教师要做课堂生成的魔术师 课例一 现场资源抓来就用 课例二 评价习作“假如我是小偷” 课例三 “骗人不能骗三回”的精彩评价 课例四 一个学生出错的纠正 课例五 班长“帮倒忙”后的柳暗花明 课例六 学生不发言怎么办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