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是生产、教育、科研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和资源上的协同和集成,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或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总体上看,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如合作动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知识产权不明等实际问题,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资源配置仍不合理。尽管很多学者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总体上讲深入程度不足,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层次上,户学研合作这个课题急需引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产学研合作研究在我国仍然任重而道远。《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在归纳、总结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基础上,首先,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其次,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解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协同机制和学习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实现途径;再次,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评估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模型与方法;最后,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通过对产学研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的研究,为理顺产学研合作利益主体关系,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