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感与理智
1.1 “两难”故事后面的难
1.2 古代先贤们的唠叨
1.3 “人机大战”与“科学”、“人文”之争
1.4 被晾在一旁的情感
1.5 社会秩序如何可能
1.6 面对“鸭梨”的年代
2.人与人
2.1 情感是社会性的
2.2 “人言可畏”畏什么
2.3 试卷考不出来的“情商”
2.4 正在醒来的“社会技能”
2.5 情绪劳动的推出
3.群体的秘密
3.1 个体离不开群体
3.2 “群体灵魂”
3.3 曾经的群体喧哗
3.4 从众与张悟本现象
3.5 小悦悦和旁观者效应
3.6 “人多力量大”的解读
4.道德、情感与群体
4.1 道德与情感
4.2 道德情感的群体性
4.3 “利己”与“利他”
4.4 “镜中我”与镜中的“他”
4.5 良心在哪里
5.网络群体与网络情感
5.1 膨胀着世界的网络
5.2 网络中的群体特征
5.3 “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
5.4 调侃后面的亲民
5.5 网络问政
6.人之常“情”
6.1 马斯洛的“性善”论
6.2 自尊与自信
6.3 你受挫折了吗
6.4 都在舞台上
6.5 诱导自杀的“情”
7.人性的部分“揭发”
7.1 曾经的专制制度
7.2 对斗争的曾经青睐
7.3 “熟人社会”与面子
7.4 情感表达的遮掩
7.5 麻木的看客
7.6 忏悔的缺失
8.经济大旗下的秩序
8.1 现代化也有痛
8.2 经济学家对道德和情感的呐喊
8.3 职业幸福的追求
8.4 帕金森的发现
9.现代变迁中的教育
9.1 狼爸虎妈的影子
9.2 游戏规则还在吗
9.3 第4R和第5R的强调
9.4 新课程的情感目标
9.5 跳出“路径依赖”的怪圈
10.政治过程中的心理空间
10.1 在“国”与“家”之间
10.2 资源分配的社会公平
10.3 公民的表达
10.4 政治参与和民主型人格
10.5 从“你输我赢”到“共赢”
10.6 社会建设的到来
11.越轨与惩罚
11.1 社会之轨、群体之惩罚与人之常情
11.2 标签与越轨
11.3 惩罚与社会控制
11.4 “拒绝冷漠”与大爱延伸
12.群体事件分析
12.1 从伦敦骚乱和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说起
12.2 群体事件及其要素
12.3 从等级社会到契约社会
12.4 民生视阈下群体事件的处理
13.在叙事中完善
13.1 唤醒苍生靠什么
13.2 完善心灵的叙事
13.3 穿越与反思
13.4 神经语言程序学与叙事心理辅导
13.5 交谈、叙说与倾听
13.6 故事、历史与文化
14.文化长河的流淌
14.1 邓丽君现象的文化解读
14.2 形象的文化力量
14.3 “草根”的文化
14.4 文化不是什么
14.5 信仰的文化思考
15.体育的力量
15.1 超越百年的“百年奥运”
15.2 体育文化的符号表达
15.3 大众体育的和谐取向
16.幸福在哪里
16.1 幸福是一种感受
16.2 追逐幸福的积极心理学
16.3 寻找生活的意义
16.4 幸福感大比拼
16.5 从“福”文化到幸福指数与社会质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