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一脉如魂,历久弥新。而今,中华民族更以强盛的雄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有了民族思想的精髓:国学经典作为恒久的驱动力。中华国学书籍浩瀚如海,大浪淘沙而其经典作品更是光芒四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学问何其广博深奥!叠床架屋;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脉传承;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是贯穿于其中的精神,蕴涵着炎黄子孙对生命和客观世界多种多样的理解和追求。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成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支脉。一言以蔽之,日“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这突出表现在儒、道、释三家学问,既鼎足而立,各有不同的探究领域、表述方法和理论特征,又互相渗透,互相吸收,相辅相成,共存并进。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座右铭;道家说“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释家又强调“因果轮回,教人从善”,究其根本,都离不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方面。故南宋孝宗提出“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以后又有所谓“强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尚佛”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