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顾名思义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它是浓缩的历史,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段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干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我们了解到楚汉争霸时的一段历史;“门可罗雀”,又让我们品味到世态的炎凉;“祸兮福兮”留给我们的则是韵味深长的哲理……典故是浓缩的历史,也是语言的精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典故,就会使语言变得精辟、凝练,谈话富于感染力。一个人如果拙嘴笨舌地说“用一块石头打下了两只鸟”那和用“一石二鸟”相比,就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所以过去的文人提起某人有学问,常常说他满嘴出典,就是这个意思。典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深究一下某个典故的出处、典故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准确含义,则是很多人不能回答的。为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典故知识,我们组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华典故》一书。典故大多来源于历史文化典籍,所以我们在先秦到晚清的历史中穿梭,广泛涉猎,广泛筛选,最后精选出近2000则典故。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为方便读者查阅,我们根据含义把这些典故分成了言志、情感、形貌、经济、世态、闲趣、言语、勤政、暴政、国家、司法、品行、学问、境遇、罪戾、交往、失策、谋略、景物、时令、人伦、哲理、功业、技艺、军事等共25篇。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典故在演变过程中,其原有含义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在分类时难免有不妥之处,读者阅读时如了解了一个个典故,进行了一次语言和历史旅行,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