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标:少小送港老大回
印象深刻的香港电视
逃港运气佳
遭蛇头软禁
50块领到一张儿童身份证
勤快最紧要
香港名厨衣锦还乡
方苞:开放带来巨变
及时遏止万人偷渡潮
改革开放和惠民政策解决偷渡潮
何煌友:为特区立此存照
拍遍深圳每个角落
过境买相机遭“遣返”
“光屁股”办深圳摄影学会
香港同行比内地亲
2000元做酵母
如火如茶拍深圳
何云华:一年等于三十年
逃港问题成顽疾
四点建议呈中央
一年等于三十年
黄树森:咬破“小孔”寻找光亮
撕开一道香艳的口子
搅动南粤的大论战
“恭喜发财”:从“魔鬼”变身“天使”
以香港为坐标
李定:我的老师就在河对岸
稻草换汽车
到香港办养鸡场
香港拖拉机深圳耕地
为深圳财政挣钱
李伟彦:串起特区文化垦荒岁月
特区需要一份报纸
宣传部成了“办报部”
外地急呼“狼来了”
梧桐山上架电视塔
玩了一回空手道
把电视信号发射到香港
梁宪:为蛇口穿针引线
受命:“两眼一抹黑”
寻访:大海捞针
接待:狼狈不堪
“启蒙”与“讲座”
我也“滥竽充数”
梁振英:初始的阳光
路途漫漫
带大纲不带讲义
保持单线联系
为蛇口做规划
刘杰:春风吹拂深姗河
香港高官三次“探路”
港督访问深圳
香港的“橄榄枝”和深圳的“荔枝外交”
因公通行证和公务车赴港
廖虹雷:寻访深姗民俗
香港作家的深圳一日游
作家南下,萌发创作冲动
茅盾为深圳市文联题词
深港民俗互渗
偷渡香港山歌采风
罗湖口岸“界河会”
罗昌仁:面出一建城
上任“头炮”治水患
搬罗湖山的教训
房地产外销 试水市场经济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上不去”和“下不妙”
我的三把“保护伞”
“小鬼当家” 干了再说
没有围墙的深圳大学
马成礼:铲动特区建设第一锹
为先头部队打前哨
豪情万丈“娃娃兵”
八块钱奖金
彭鹏:点燃招商引资的星星之火
撑着伞站在院子谈项目
手指“划”出中心区
“弹”多赞少
吸引蚂蚁的“蜂蜜水”
香港水电工的“星星之火”
靠一张嘴四处“救火”
乔胜利:摸索人事制度改革
领到第“63号”工作证
咸鱼、恶蚊、偷渡“三件宝”
酝酿人事制度改革
一纸批示全国揽才
筹备办校 留住人才
曲金库:春天,朝南方狂奔
经天纬地绘蓝图
孙绍先:“钦差大臣”进驻蛇口
王今贵:没有后门可走的工程竞标
曾锦棠:天生不吃“现成饭”
赵燕华:住在“天堂”隔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