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1936年秋天,经过一番细心筹划,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结果前四名为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成为轰动一时的京剧“四小名旦”。自此,宋德珠创立的“宋派”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得以确立,在中国京剧史册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至今仍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值此宋德珠先生90诞辰之际,中国戏曲学院、河北省文化厅、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为宋德珠先生制作纪念铜像,在北京举办“宋派”代表剧目专场演出和“宋派”艺术研讨会,并出版《宋德珠舞台艺术》纪念册。在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举办这些活动和出版文集,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推动京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值得庆贺。宋德珠(1918~1984)原籍天津。12岁时人同年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戏,从此进入梨园之门。宋德珠常说,学艺是个苦事,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舍得吃苦。他说他在中华戏校学习时,就像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一直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休息,每天排满十六七个小时的功课。比如练跷工,从早到晚把跷绑在脚上,晚上入睡时才能卸下来。那时学戏,最讲究苦练,天越热、越冷,练得越狠。他练“打出手”专门在大风天练,这样练时虽不好掌握,但练出来的功瓷实,演出时无论条件多差,舞台多小,都能适应。在戏校,宋德珠先从阎岚秋、朱桂芳、张善庭等学习刀马旦、武旦戏,继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学花旦、青衣戏,并曾向程砚秋、荀慧生、于连泉(小翠花)问艺。在校期间,就常为程砚秋配戏。当年他(饰小青)与程砚秋(饰白素贞)、俞振飞(饰许仙)同台演出的《断桥》,成为珠联璧合的梨园佳话。这幅剧照,至今还常登于各类戏曲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