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来,“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深入山水、寄情登览成为当时文人的风尚。尤其晋室南渡后,江南秀美的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模山范水成为文学家、画家抒发自己情趣的一种方式。矫情作态是充不得真的,唯有真情实感,笔下才能得自然美妙。正如性情中人往往有可爱的地方,而他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情性发于自然,真诚相待,不事伪装。游历中的俯仰观览,并非是简单的目之所见,而是一种“目既往复,心亦吐纳”的过程。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物已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自然物上打上自己的生活实践、文化精神的烙印,使自然物成为自身生活的观照对象,引山水为知己,精致地描绘出自然山水异常生动新鲜的状貌,其中一些尺牍小品,描写山水声色之美,用骈句以壮其“势”,用散句以畅其“气”,骈散兼备。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简淡清新,文风隽永,可以和谢康乐的山水诗媲美。看似不经意而为之,却是惨淡经营、精心雕琢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