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引论/1
上篇
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第一章 货币中性思想的货币数量论考察/13
第一节 货币数量论发展演变阶段的划分/13
第二节 古典货币数量论/15
第三节 新古典货币数量论/23
第四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27
第五节 货币数量论简评/39
第二章 小结:货币中性的思想渊源与基本模型表达/42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货币理论及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42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的宏观模型与货币中性/46
第三章 累积过程理论与货币非中性逻辑的方法论先导,52
第一节 维克塞尔及其理论的特殊地位/52
第二节 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53
第三节 维克塞尔累积过程理论简评/60
第四章 货币非中性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方法论/63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与货币非中性的思想折射/63
第二节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与货币政策/65
第三节 广义地理解凯恩斯的货币政策思想/74
第四节 凯恩斯经济理论思想的货币政策评述/77
下篇
货币政策的共识与规范: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则基础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现代争论与共识/89
第一节 货币主义与“单一规则”货币政策/89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政策无效性”命题/96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与“政策有效性”命题/113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基本共识/123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概念体系简述/128
第六章 保障中央银行独立性/136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13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与中央银行职能/139
第三节 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建设的基本要求/143
第七章 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148
第一节 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148
第二节 货币政策透明的基本规定性/156
第三节 提高透明度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法论建议/158
附录一 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原则声明/163
附录二 货币政策委员会/171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183
主要参考文献/192
后记/197